全球平均碳足跡是每人每年4噸二氧化碳當量,但這個數據有點誤導,因為一個人的碳足跡大小差異很大,取決于他或她生活的地方。在工業化國家,如加拿大,比像馬拉維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人產生的碳足跡要大得多。對每個國家的平均...
全球平均碳足跡是每人每年4噸二氧化碳當量,但這個數據有點誤導,因為一個人的碳足跡大小差異很大,取決于他或她生活的地方。在工業化國家,如加拿大,比像馬拉維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人產生的碳足跡要大得多。對每個國家的平均碳足跡進行細分,往往比查看全球平均碳足跡更具啟示性

少開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幫助個人減少碳足跡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盡管為了保護環境而試圖控制碳排放量,但大多數國家的碳排放量都呈上升趨勢。必須指出的是,只有極少數國家的平均碳足跡在縮小,而且增長率也相當不穩定,與其他國家相比,一些國家的碳足跡正在迅速擴大。

飲用瓶裝水可以增加一個人的碳足跡碳足跡是基于一年中為支持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而產生的溫室氣體量它們是用二氧化碳當量來衡量的,所有的溫室氣體都是按照一個以二氧化碳為基礎的標準來計算的。有些人的腳印著眼于一次和二次來源,把兩者分開。例如,當有人開車時,這會產生一個主要的二氧化碳來源。當有人喝瓶裝水時,這就產生了第二個來源;排放物不在瓶子本身,而是在瓶子的制造和運輸過程中。北美人的平均碳足跡最高,大約每年20噸學生們表示,美國無家可歸者每年的碳足跡約為8.5噸。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亞的平均碳足跡為0.01噸/年。其他一些例子包括俄羅斯,每年10噸,埃及,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5噸,還有法國,略高于每年6噸的全球平均水平。中國居民每年的碳足跡接近全球平均水平3.8噸。研究人員指出,平均碳足跡嚴重受某個人所處文化的影響。在消費普遍且普遍存在的地區,盡管個人的生活水平可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人口足跡仍然很高。相反,在貧窮程度高、人們缺乏購買力的國家,足跡卻很低。有趣的是,一些國家最容易受到氣候條件變化的影響,許多人認為這可能部分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它們的碳足跡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