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協奏曲是一部由三個樂章組成的大提琴獨奏曲大提琴協奏曲和為其他樂器而寫的協奏曲之間的一個顯著區別是大提琴協奏曲通常是由少量的管弦樂組成的,比其他一些更大屬于小提琴家族的樂器,四弦樂器產生的聲音比鋼琴或小提琴的音域更低,使得樂器產生的音樂更容易在一個完整的管弦樂隊的背景中消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提琴協奏曲的創作被認為是最普遍的,由現代作曲家如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吉爾吉·利蓋蒂和愛德華·本杰明·布里頓創作可能最值得注意的大提琴協奏曲之一是愛德華·埃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85。創作于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緊接著埃爾加接受了一次危險的手術,切除了感染的扁桃體,據說這首哀傷的作品代表了一種反省的眼光死亡與死亡。這首大提琴協奏曲開始于獨奏大提琴和伴奏管弦樂隊之間的交流,接著是輕松愉快的中間部分,最后是樂曲主旨的慢版本。這首大提琴協奏曲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流行起來,當著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的作品錄音成了經典的暢銷書。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