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工業中可使用電動滾筒分離器來幫助對材料進行分類。用于計算機內存的磁鼓發明于1932年。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它是大多數計算機的主要工作存儲器作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的先驅,存儲器逐漸取代鼓式存儲器成為主存儲器,盡管磁鼓在一段時間內仍被用作輔助存儲器,磁鼓由一個覆蓋著可磁化材料的空心金屬圓筒組成。讀寫磁頭在磁鼓旋轉時通過發射電磁脈沖磁化微小的點來記錄數據,從而記錄0或1的二進制值。同樣的磁頭可以通過感應磁化點"讀取"記錄的數據surface被分成軌道和扇區,這樣用戶就可以指示信息應該存儲在哪里,并且避免將以前的數據寫在上面,磁鼓可以存儲非常少量的數據。直徑為4英寸(約10厘米)、長度為8英寸(約20厘米)的磁鼓可以容納大約500位。一個字節中有8位,是數字信息的基本單位,因此磁鼓可以容納62個字節。21世紀早期的大多數計算機內存都是以千兆字節為單位的,10^6字節為單位。磁鼓的存儲量比現代計算機小很多個數量級,但它是早期計算機的標準內存類型。在回收工業中,磁鼓分離器可用于幫助分類材料回收材料通過滾筒頂部或底部的溜槽輸送。金屬廢料粘在滾筒上,而非磁性材料則從滾筒中掉落。滾筒的設計使一側不斷磁化,而另一側則不磁化;當金屬廢料到達非磁化一側時,它們會落下至不同于其他材料的位置。磁鼓式磁選機由一個旋轉的磁性圓筒組成,它可以捕獲通過的金屬。為了吸引金屬碎片,它們可以使用電磁電路、磁場或稀土材料,這些材料是一組磁性金屬。磁鼓分離器有很多種可容納不同體積的材料。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