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文學中,金屬豐度是指恒星中由氫和氦以外的元素組成的物質所占的比例。用天文學的說法,這類元素(鋰、碳、氧)被稱為金屬。恒星中金屬的數量取決于它的大小、年齡,最重要的是,它融合了多少輕元素例如,太陽是一顆年齡約45.7...
在天文學中,金屬豐度是指恒星中由氫和氦以外的元素組成的物質所占的比例。用天文學的說法,這類元素(鋰、碳、氧)被稱為金屬。恒星中金屬的數量取決于它的大小、年齡,最重要的是,它融合了多少輕元素例如,太陽是一顆年齡約45.7億年的主星序恒星,其金屬豐度約為質量的1.6%。隨著太陽變老,它的金屬豐度將增加,直到它變成一顆紅色巨星,燃燒其剩余的燃料,然后作為一顆永恒的恒星坐在那里發光的外殼被稱為白矮星。
![]()
由于光譜儀的魔力,天文學家可以分析遙遠恒星的化學成分,甚至是附近星系中的一些恒星。金屬豐度是天文學家用來將各種恒星歸為白矮星、紅巨星的主要變量之一,主星序恒星和超巨星。另一個變量是顏色。因為恒星進行核聚變,所以它們的能量來源是將輕原子核(氫和氦)融合成更重的原子核(碳)。恒星越年輕,它的核就越輕,它的金屬豐度就越低。所有恒星中金屬豐度最低的是假想的第三類恒星,是宇宙大爆炸中物質凝結后形成的第一顆恒星。這些恒星的金屬豐度將低至質量的10-8%。所有現代恒星都有很高的金屬豐度,這將是一個謎,如果不是假設之前存在第三類恒星,如前所述,它們幾乎完全由輕元素組成這些恒星的質量非常大,能夠有效地融合輕原子核,在不到100萬年后就會爆炸——典型的恒星壽命是100億年——通過超新星核合成產生重元素。在超新星爆炸的巨大熱量和壓力下,一定比例的輕元素會這些原始超新星很快被壓縮成重元素。這些原始超新星產生了第二類恒星,它們是目前可觀測到的最古老的恒星。其中最古老的恒星的金屬豐度約為10-5%,不到太陽的1/10000。其中一些恒星的年齡約為110億年,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7億年,天文學家們繼續尋找缺乏金屬元素的恒星作為觀察早期宇宙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