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有一天,人類決定拆開這個星球,把它變成一個擁有比地球先前表面大得多的內表面積的空間聚居地。一種可能的方法是建造無數的太空電梯:從赤道延伸到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一個平衡重的納米管纖維繩軌道。一個先進的太空電梯...
設想有一天,人類決定拆開這個星球,把它變成一個擁有比地球先前表面大得多的內表面積的空間聚居地。一種可能的方法是建造無數的太空電梯:從赤道延伸到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一個平衡重的納米管纖維繩軌道。一個先進的太空電梯網絡可以使用大量的機器人攀爬者向上運送幾乎任意大的載荷。然而,拆卸整個地球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
拿著地球儀的人——地球同步軌道上任何物體相對于地球表面的引力勢能,地球的質量約為每公斤50兆焦耳(15千瓦時)。地球質量約為6×1024千克,如果重力恒定,則需要1.2×1032焦耳的能量從地球表面傳送到地球靜止軌道。然而,在地球上大量的物質被移除后,它的重力會大大降低。粗略估計,假設這種效應將能量需求降低到重力保持在1g不變時的一半左右。我們還忽略了軌道上大量聚居體之間引力相互作用的復雜影響以及在地月系統內進一步擴散的能源成本。最終估計的能源成本為6×1031j非常大,但不是先進的太陽文明所能及的,"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無法與魔法區分開來。"這一數值"僅"比2004年人類全球能源消耗量高出約1000億倍。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發電量和消耗量呈指數級增長似乎在遙遠的未來某個時候,我們可能會達到如此龐大的人口和能源生產能力(太陽能和核能),以至于拆解地球成為可能,如果需要的話,可以考慮使用太陽能作為分解地球的能源。利用環繞水星軌道運行的天文尺寸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收集能量,利用效率為50%的中繼站網絡將能量傳回地球。太陽總通量約為4×1026瓦。想象一下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網絡,非常大,可以吸收1%的太陽通量。由于非常薄,它們不會吸收那么多的物質,可以用小行星帶的材料建造。假設50%的太陽能電池板吸收1%的太陽通量,并以50%的效率將電能送回地球,就足夠了拆卸地球只需6天時間。當然,建造機器人、太空電梯和礦工來提取地球上所有的物質并將其送入軌道,這些實際問題是艱巨的。然而,如果人類繼續存在數百萬年,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嘗試。計算表明,如果機器人技術足夠先進,太陽有足夠的能量來嘗試它。不管是否真的有可能拆解地球,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不到一百年前,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和火箭專家都認為去月球旅行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