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好申請嗎?一直是企業關心的話題,我的公司經營的也不錯啊,能不能申報高新企業呢?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呢?企業已經屬于高新技術企業要求的申報領域了,還需要其他條...
·······································································
高新技術企業好申請嗎?申請高新企業需要什么條件?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高新技術企業好申請嗎?一直是企業關心的話題,我的公司經營的也不錯啊,能不能申報高新企業呢?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呢?企業已經屬于高新技術企業要求的申報領域了,還需要其他條件嗎?
高新技術企業好申請嗎?那要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企業的要求有哪些:
注冊公司滿一年
近三年內有自主知識產權
專科以上科技人員占總人數10%以上
無重大違法亂紀行為
綜上所述,高新企業認定對企業的要求還是很好實現的,看來申報高新企業并不難。
除了對企業的基本要求外,申請高新企業需要什么條件?
(一)從事本辦法第四條規定范圍內的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單純的商業貿易除外。
(二)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生產或服務為主的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職工總數的20%以上。
(四)企業每年用于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研究開發的經費應占本企業當年總銷售額的5%以上。
(五)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性收入與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總和應占本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新辦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投入總投入60%以上。
(六)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應是熟悉本企業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并重視技術創新的本企業專職人員。
企業一旦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功,通過登記機構的公示,可以向社會宣傳自己的企業。想要更多的了解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咨詢華財會計。
溫馨提示:華財會計提供代理記賬、企業稅收籌劃、股份公司注冊、在線會計、公司注冊代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財務外包、北京代理記賬公司等服務,若有問題可以咨詢在線客服,您也可以根據需要進一步關注網站上的其它服務。
·······································································
我自己開的公司,成立兩年,如何申請高新企業?申請高新企業有那些條件?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去你公司注冊地找到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然后邀請他們去公司看看,同時提出來想申請高新企業,然后請他們想辦法,其實政府部門的優惠扶持政策很多的。
···································^^····································
你可以上火炬網看看上面都有說明了,申請流程和需要得材料,不過你最好找個機構去幫助你,這樣完成得概率要更高一些。
···································^^····································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
1、申請認定時須成立一年以上(有完整的會計年度);
2、通過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知識產權所有權;
3、主要產品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4、科技人員占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5、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7、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
高新技術企業分為省市的高新技術企業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具體的要求都會公告出來,你看看你們滿不滿足要求。
·······································································
2020年起海口市高新技術企業首次認定獎勵金擬從20萬追加到50萬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附件:
海口市關于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征求意見稿)
第一條 為了貫徹落實《海口市全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政策措施。
第二條 本措施適用工商注冊地、稅收征管關系和統計關系均在海口市,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有健全的財務制度的企業或機構(以下統稱企業)。本規定所指高新技術企業為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格的企業。 第三條 由海口市財政安排預算資金,主要用于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科技型企業的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改善產業發展服務環境等方面。 第四條 市科學技術工業信息化信局(以下簡稱市科工信局)每年會同市稅務局、財政局等部門,受理并審核企業的申報材料,市科工信局負責企業申請材料的審核,市稅務局負責涉稅申報材料的審核,由市科工信局上報市政府審批。 第五條 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對首次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50萬元獎勵,對再次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 第六條 設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符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條件或者自主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未通過認定的企業,經企業申請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新入庫企業一次性給予5萬元發展獎勵。培育期為三年,培育期內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自動出庫;三年期滿后,未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調整出庫,且不再受理入庫申請。 第七條 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招商獎勵。省外整體遷入我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經省科技廳確認并簽署十年內不遷出我市承諾書后,給予80萬元獎勵。對上述落戶我市重點產業園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每年還給予實際租用辦公用房全額房租資助,補貼三年,累計不超過20萬元。 第八條 鼓勵高新技術企業拓展融資渠道。對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及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給予貸款貼息貼保補助。直接貸款貼息按照實際支付利息的30%予以資助,通過擔保機構貸款的擔保費用按照實際支付擔保費用的50%予以資助,單個申請企業每年獲得貼保補助不超過30萬元,單個申請企業每年獲得貼息貼保資助不超過100萬元。海口市注冊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給予1500萬元獎勵,具體按海口市政府印發的《海口市促進金融業發展若干措施》(海府規〔2019〕3號)規定執行。海口市轄區以外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將注冊地、納稅地遷入海口市的,給予一次性不超過200萬元獎勵。本條與第七條不重復獎勵。 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對新引進生產性的集成電路企業,按照雙向約束原則,給予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10%的補貼,自企業落戶年度起連續補貼3年,單個企業累計補貼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鼓勵支持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一代核心技術推廣應用,年市級財政貢獻達200萬元(含)以上、且連續兩年增幅均超過30%的企業,按上述兩年新增地方財力貢獻的3%給予成長獎勵,獎勵總額不超過500萬元。 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對新落戶海口市的醫藥、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購置生產設備的,一次性給予固定資產投資額10%的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支持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鼓勵企業智能化改造,企業用于智能制造的自動化管理系統等軟件投入,按支出金額的5%給予資助,獲得國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一次性給予企業100萬元獎勵,具體按照《海口市加快工業發展若干規定(2019年修訂)》執行;鼓勵發展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在當年度獲得中央及省級獎補資金后,海口市再給予所獲獎補資金10%的配套獎勵,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00萬元。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新成立或新落戶海口市的服務外包企業,當年服務外包業務執行額達到500萬美元、300萬美元的,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存量企業當年服務外包業務執行額超過500萬美元,且增幅超過20%的企業,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本條僅適用于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格(有效期內)的企業。 第十條 鼓勵科技中介機構引進、培育高企。從2020年開始,開展高新技術企業首次認定輔導服務和引進省外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到市科工信局登記備案。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從省外整體引進高新技術企業,經省科技廳確認后給予獎勵,每引進一家給予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獎勵10萬元;對輔導培育企業獲得首次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給予獎勵,每認定一家企業給予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獎勵5萬元。 第十一條 本政策與其他政策不重復享受,具有失信行為信息(有效期內)的企業、單位、個人等不享受本政策;對弄虛作假、騙取資金的,予以追回;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第十二條 本政策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市科工信局會同市財政局、市稅務局負責解釋。 第十三條 本政策自2020年 月 日起執行。有效期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