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2020年企業申請高企的條件 在許多人眼里,由于國家政策、企業外部環境和當前的市場形勢,許多人對高科技企業更加樂觀,并想分享高科技企業的份額.然而,許多人會開始懷疑高科技企業到底有什么用?
2020年企業申請高企的條件【高新企業認定需要如何做】
隨著國家及各部門單位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知識產權,農業發展等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給予這些行業的優惠政策,扶持政策力度越來越大,很多有商業頭腦的伙伴就想到成立相應的服務機構,為有認證需求和咨詢需求的個人、團體、企業進行服務,并收取一定的費用.
隨著這樣的咨詢代理服務機構越來越多,我們應該怎么去鑒別他們的實力,應該如何選擇呢?
1、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或地方級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等政府網站官網去查,看公司名稱,注冊資本,成立時間,公司架構等等;
2、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公司名,看其是否有負面消息,如果有的話,大家是判斷一下是同行競爭惡意制造的謠言,還是真的存在這些不良問題;
3、直接打電話去咨詢,與公司負責人直接對接;
4、親臨現場進行考察,去對方公司進行參觀及面談;
5、詢問成功案例,這個可以在面談中直接問出,或通過對方的官方網站及其他平臺網站查詢了解.
2020年企業申請高企的條件
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條件:
1、注冊滿一年,擁有發明專利1項或軟著6項或實用新型專利6項等;
2、高新技術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3、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4、近三年研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
(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
(2)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5、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2020年企業申請高企的條件—宏邦知識產權小編介紹
從目前的政策導向看,2020年開始,高新認定審查將進一步趨于嚴格.主要體現在:
1、認定評審科技創新事項發生時間以申報前三年為主.企業申報高企當年申請或轉讓的專利、認定的研發機構、簽訂的產學研合作協議等將不予采納.
2、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必須"三表一致".即企業年度所得稅納稅申報表(A104000期間費用明細表)、企業財務報表、研發投入專項審計報告中的企業研發費用數據要求一致,往年通過出具《研發費用數據不一致說明》的做法將不予認可.
3、工業企業享受高企政策獎勵與企業是否填報工業直報系統B203企業研發投入掛鉤.
小編提醒:上述內容僅限參考,具體請以官方文件為準.
重點提醒:
準備在2020年認定(復審)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請檢查相關知識產權申請(轉讓)審批進度,最好能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2020年高新認定對數據也一樣要求嚴格.因此,企業除了要注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三表一致",還要注重報表的規范性.建議企業從現在開始嚴格檢查各類數據報表,避免在填報報表時出現數據不統一的現象.
一般來說,整個高科技企業需要6-9個月的時間來申報.申報高科技企業是一項相當乏味的工作.我希望企業能提前關注,以免延誤申報進度,享受高水平的利益.如果企業的知識產權等方面不足以滿足條件,就必須迅速行動了!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需要做長期而有效的準備工作,要想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成功率,就必須提前布局,盡早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作出詳實、周全的計劃,并未對提交的材料進行反復斟酌.千萬不要讓材料不規范而錯過了申報良機!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至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需要多少個專利?說法不一. 通常有兩種說法: 第一,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 第二,15-18個專利. 那這兩種說法的依據分別是什么?哪個更在理?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到底需要多少個專利? 1、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 這個說法是有明確的依據的.即高新技術企業評審標準中,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相關規定.即我們常說的打分系統中,總分100分,其中知識產權部分為30分. 而知識產權部分的評分由知識產權類型、數量、先進性、與主營產品關聯性、獲取方式等幾個方面組成.其中知識產權數量里的量化標準為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專利可以獲得知識產權數量方面的滿分(8分). 這里是高企審核制度中對知識產權數量最明確的量化要求.以此為評判標準,可以得出,高企申報只要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 2、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需要15-18個專利 這種說法不完整.完整的說法應該是以企業成立年限計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需要擁有15-18個專利,而成立3年以內的企業擁有的專利數應該是企業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數*5. 就是說若企業成立2年就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需要擁有不低于10個專利,若企業成立1個年度,則需要不低于5個專利. 這種說法來自于哪里呢?這種說法其實來自于對高企申報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讀和全面權衡. 高新技術企業評審的主觀量化考核指標中,總分100份,知識產權部分占30份,科技成果轉化占30分,研發組織管理水平占20分,成長性指標占20份. 除知識產權部分,科技成果轉化占比也是30分,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細化得分標準如下: 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5項及以上得分為 25-30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4項及以上得分為 19-24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3項及以上得分為 13-18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2項及以上得分為 7-12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1項及以上得分為 1-6分,平均年科技成果轉化0項及以上得分為 0分. 由此可以看出,平均年轉化不低于5個科技成果,則有可能得到滿分.那可以成果轉化是什么呢?其實,這是一個流程,企業開展科研立項—科研立項得到科研結果—科研結果用于產品的生產—新產品品質提高帶動了銷售的增加. 根據上訴所說,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只需要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專利,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的膚淺解讀. 看似為企業省錢,其實是讓企業冒著非常大的不通過的風險,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過程中,專利申請的費用,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 審計費,檢測費,查新費等其他費用也非常高.若因為知識產權的問題造成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不通過,會造成審計,檢測,查新得費用的浪費,以及企業所有員工的辛勤勞動的付諸東流. 而要求企業提供15-18個專利,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條例的深入解讀和綜合權衡后得出的結果.看似讓企業多支付了費用,其實為企業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可靠且強大的保障,讓審計,查新,檢測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工作更加容易和順利!
···································^^····································
需要, 因為高新企業3年后要復審,復審可以3次,到期還的重新申請, 所以專利每年要申請1、 2或者 申請幾個軟件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必備的條件: 一、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注冊滿一年的企業,近三年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二、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四、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及其技術性收入的總和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六、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數量、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四項指標綜合得分達到71分(含71分)以上。 高新企業認定的四項指標: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采取評分制:總分為100分,要達到71分(包括71分)以上才能通過評審。它分為四項指標: 一、核心自主知識產權(30分) 有近三年的1個發明專利或6個實用新型專利或6項軟件著作權。 二、科技成果轉換能力(30分) 三、近三年的銷售收入、總資產成長性指標(20分) (近三年的專項審計報告必須在高新辦指定的會計事務所出示的才行) 四、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20分)
···································^^····································
以企業成立年限計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需要擁有15-18個專利,而成立3年以內的企業擁有的專利數應該是企業成立的自然年的年度數*5。 也就是說若企業成立2年就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需要擁有不低于10個專利,若企業成立1個年度,則需要不低于5個專利。 高企申請需要多少個專利,實際上是根據高企評審的考量標準進行分析,統計得出的結論。科一認為通過研究高企政策文件分析解讀來權衡兩種說法哪種更為合適。
···································^^····································
高企申報中對于知識產權要至少是15項。 發明專利為一類知識產權,其它實用新型、軟著是二類; 從數量上來說至少要滿足15項。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國家最近發布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明確提出,在中央改革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下,支持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而高層次、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在全新的國際形勢下,作為綜合性國家創新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則肩負著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持科技驅動,走出一條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的道路。
為不斷營造粵港澳大灣區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在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港澳科技聯盟、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指導下,由2020深港澳科創大會組委會執行的2020深港澳科創企業百強榜申報正式進入倒計時。
建立科創企業評價標準,助力產業發展
據了解,舉辦深港澳科創企業百強榜評選活動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建立科創企業評價標準、發揮科創企業榜樣作用、挖掘科創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寶貴經驗、充分展示科創企業風采,以實際行動助力深港澳科創企業共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不斷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促進深港澳科創產業更高、更快、更好的發展。作為深港澳科創大會常規活動之一,深港澳科創企業百強榜評選活動將每年評審公布一次,由組委會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深圳)博士團隊,對深港澳三地科創企業進行科學化和數據化分析,評審出前 100 家科創企業組成,而后再從百強企業里評選出實至名歸的10名科創之星企業。并于2020年12月2日在深圳南山舉辦的第三屆深港澳科創大會現場揭榜及頒獎。
聚焦戰略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優先
與首屆相比,相同的是2020深港澳科創企業百強榜依然聚焦深港澳三地5G、人工智能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高端智造、生命科學、新材料、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不同的是,本屆評選不包含上市公眾企業,而更加傾向于新銳快速成長性的科創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的高新企業,得到專業投資機構A輪后的潛力企業以及行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
眾知名機構推薦,已申報企業亮點十足
“2020深港澳科創企業百強榜組委會是由騰訊眾創空間、前海梧桐并購基金、TCL創投、賽格眾創空間、新浩科創e站、遠見慧資本、匯生國際、九段私董會、清創孵化器、中科美城孵化器、前海產業智庫、中小企國際聯盟(香港)、博士智庫研究院(香港)、大灣區創新智庫研究院(香港)、未來智慧城市(澳門)研究會、深圳華雅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協會、深圳質量檢驗協會、深博聯科技社團、查策網、高新邦等創投創服機構、孵化器以及多家來自深港澳三地的權威組織組成。專業機構推薦讓百強榜更具代表性、全面性及影響力。目前申報企業中有成功登錄科創榜的知名企業,有國內主板上市規模企業,有早期新三板企業,也有2019年已入百強榜單企業,更有一批新銳國家高新企業及獲得專業投資機構A輪后代表性企業,可謂百花齊放,亮點十足!
據了解,目前報名參加活動的企業已有近200家。距離活動報名截止時間11月20日已經進入倒計時,根據組委會評選規則,目前還有少量名額開放。若有興趣參選“2020深港澳科創企業百強榜及科創之星評選”,請迅速報名,也許你就是本屆的科創之星!
申報: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申報
文章來源:深港澳科創大會組委會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