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六一特輯】為什么這些東西“兒童不宜”?

    “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知道日報》特別推出了“六一特輯”系列問答策劃,邀請包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專家們,跟大家一起聊聊兒童節的話題。

    在每一個家庭,無論孩子與父母之間出現多少大大小小的矛盾、糾紛,我們相信,愛與陪伴終會化解一切,融化一切。即將到來的這個六一,無論你是一位家長、孩子、家長的家長,抑或孩子的孩子,不妨和家人們一起, 共同度過這個充滿愛意的節日,讓我們一起喊出并踐行——“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

    兒童成長過程中要經歷許多事,這些事情會對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產生巨大的影響。父母的關愛、平和的環境、朋友的友誼等是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有一些東西是應該讓兒童盡一切可能避免的。

    這些應該避免的東西的第一個是煙草。

    大多數人對煙草的危害都嚴重低估,全球每年死于吸煙的人數將近600萬,煙草的危害之一是二手煙,既害己又害人,而且煙草的危害對于兒童來說要大于成人。

    控制煙草之難,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吸煙問題,青少年源源不斷地加入煙民大軍,抵消了很大部分控煙戒煙的努力,煙草公司也在主攻青少年,美國過去半個世紀花了巨大努力,將成人吸煙率從42%降低到19%,之所以還有將近20%的成人吸煙,正是因為青少年吸煙的問題導致的。

    煙草對青少年的危害首先從父母開始的。母親在懷孕期間吸煙會導致流產、早產、體重過低和一些出生缺陷,二手煙會導致流產、死胎和宮外孕,懷孕期間和懷孕之后吸煙是嬰兒猝死綜合癥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懷孕期間,夫妻都不要吸煙。

    孩子從小在二手煙環境中長大,會出現很多健康問題,比如哮喘、呼吸道疾病等,成人后也會出現很多問題,甚至孕婦流產中很大比例與她們在兒童期間長期處于二手煙環境有關。這些兒童除了生理上的問題之外,心理上的問題也很大,會出現學習和行為障礙,比如好斗或者抑郁。

    根據研究,青少年暴露在父母吸煙環境下的時間越長,將就越有可能吸煙。孩子吸煙一方面受父母的影響,另一方面抱著好奇心態,后一種情況如果父母吸煙,就很難教育孩子不要碰煙草。

    因此,父母在備孕期間應該開始戒煙,越早越好,不僅對自己的健康有好處,對孩子的健康更有好處,加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不要讓煙草伴隨孩子的成長。

    其次是酒精。

    目前沒有在備孕和懷孕期間飲酒的安全量,酒精會對胎兒產生包括出生缺陷在內的許多不利的影響。但并不是說沾了一滴酒,肚子里的孩子就不能要了,而是要盡一切可能避免酒精。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飲酒并不會對孩子產生健康上的影響。無論父母是否飲酒,都要教育和監督孩子,讓他們在成人之前不要飲酒。

    青少年飲酒存在著許多危害,短期危害包括影響孩子的判斷力、發生無防護性性行為、影響孩子的體重和睡眠,由于兒童的體型小,飲酒很容易發生酒精中毒等情況,嚴重者危機生命。青少年飲酒的長期危害包括導致肝損害和腦損害,更會造成成年后繼續飲酒,成為酒癮者。

    研究發現,青少年飲酒有一定的遺傳性,即如果家中或者親屬中有酒癮者的話,青少年飲酒的比例較高,因此父母有酒癮者要盡快戒酒,盡可能不要讓孩子接近親友中的酒癮者,以免產生不利的影響。

    青少年飲酒問題很嚴重,即便是美國這種嚴禁賣酒給未成年人、父母提供酒精給其他青少年要吃官司的情況,美國青少年飲酒依然相當普遍。在青少年飲酒問題上,父母不能掉以輕心。

    第三是毒品。

    毒品和煙草、酒精一樣,都可以影響未出生的嬰兒,出現包括出生缺陷等問題,特別是毒品的影響不會馬上出現,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在懷孕期間不能碰毒品。

    毒品和煙草一樣,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都不應該碰,而且要從娃娃抓起。毒品由于其神經作用和依賴性,一旦嘗試就很可能會成癮,很難自拔。對于毒品,要以教育為主,在孩子接觸毒品之前就讓他們具備了正確的態度而選擇拒絕。

    不要以為毒品是黑社會的事,毒品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周圍遲早會出現毒品的,就拿我兒子來說,某年暑期在其他學校上課,上廁所時就有人向他兜售毒品,因為他已經具備了正確的知識,斷然拒絕了。雖然這是美國的情況,在中國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不要讓毒品伴隨孩子成長。

    第四是暴力。

    兒童的暴力傾向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暴力傾向有些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有些則是兒童處理社交問題的方式,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他們的社交問題,長此以往就會養成習慣,成年后就會出現嚴重的行為問題。

    兒童的暴力傾向開始于他們并不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家長視而不見甚至鼓勵的話,他們就會繼續下去,最后很難糾正。對待兒童暴力傾向一定要嚴肅對待,教他們善待和尊敬他人,當他們行為好的時候加以鼓勵,同時多了解兒童的社交情況,建立好的榜樣,這一切應該從家庭開始,家庭成員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父母的舉止言語是孩子的榜樣。

    最后是性。

    性被稱為禁果,傳統的教育是禁欲。通過教育和信仰是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的,比如很傳統的基督教家庭,但不能用于所有的孩子。只宣傳禁欲的副作用是孩子不具備性行為防護的知識,一旦禁欲教育不管用,就會產生嚴重的后果,艾滋病、性病等在青少年中的蔓延就是一個例子。

    信息化年代,孩子們從網絡之上了解各種信息,包括性知識,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行不通了,對這個問題采取諱疾忌醫的方式只會更糟,早教育多溝通才是最佳辦法。我們希望孩子在青少年期間沒有性行為,但只能寄希望于他們自律。同時也要做好補救措施,讓孩子明白避孕和預防性病的知識。

    給孩子接種HPV疫苗一度在美國引起較大的爭議,保守人士認為這等于鼓勵青少年性行為。還有在學校里宣傳艾滋病預防知識,也引起相同的爭議。這些反對的意見是掩耳盜鈴,今日社會沒有凈土,潔身自好最好,但一定要有亡羊補牢的準備。

    • 發表于 2014-05-30 00:00
    • 閱讀 ( 79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