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被外界攻破時,人的身體會發生怎樣的反應呢?白細胞和巨噬細胞等是如何對外界入侵進行抵抗和防御的?最終的結果又是如何?
人體與外界間的物理屏障是抵御所有外來侵略的第一道防線。像皮膚、眼淚和胃粘膜這樣的防御系統對抵御入侵的效果看似不大,但設想下假如沒有它們我們會怎樣,它們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自明了。皮膚燒傷、擦傷后會很快引發感染并引起其它并發癥。在抗生素出現之前,這些并發癥常常是致命的。
一旦第一道防線受損,機體針對入侵者會迅速發起第一輪重擊,這就是固有免疫,它是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固有免疫由數種白細胞和幾組化學信號分子發起,它的激活信號是某些入侵者表達而體細胞不表達的分子,包括細菌表面的脂多糖、雙鏈RNA、細菌鞭毛等。只需少量上述分子就能激活固有免疫系統。

識別入侵者后,免疫細胞會立刻分泌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化學信號分子。這些分子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使更多白細胞到達入侵處。滲入入侵處的血液也增多,血漿中的蛋白質將入侵處與周邊隔開。于是,入侵處開始發紅、腫脹、發熱,也就是所說的發炎。化學信號分子進入血液循環,激活固有免疫系統的白細胞,將白細胞變為病原體殺手。
最先到達入侵處的是白細胞家族中的嗜中性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能吞噬所有非己物質,并用一組破壞酶將其降解。嗜中性粒細胞還分泌化學物質召集更多白細胞進入入侵處。
嗜中性粒細胞被激活后壽命很短,它們的尸體是膿的主要成分,并被巨噬細胞吞噬。巨噬細胞也是白細胞的一種,體積比嗜中性粒細胞更大,戰斗力也更強。嗜中性粒細胞到達入侵處后,巨噬細胞隨即到達并清理現場。響應病原體入侵的不僅有白細胞,還有補體系統。補體系統由一系列酶促降解反應組成,起到放大入侵信號、幫助消滅病原體的作用。補體蛋白還能侵入細菌細胞壁、積聚外來異物以及召集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等。
當固有免疫反應與入侵者激烈斗爭時,地下工作也在悄悄進行。白細胞家族成員樹突狀細胞吞噬入侵者的殘骸并呈遞給淋巴結中的獲得性免疫系統總指揮部——這是人體的第三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線!然后,獲得性免疫系統為入侵者量身定做追蹤與攻擊的分子武器,發起最有效的致命一擊。(作者:S.E.Gould(生物化學家);譯者:彭若詩)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