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馬拉松會跑死人?

    5月25日,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中,一位21歲的大一學生倒在了16公里賽段處,不治身亡。另外,在參賽的1萬多名選手中,有10人出現不適癥狀,需要入院救治。

    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選手都是平常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健康人,為什么馬拉松能“跑死人”呢?新聞中把問題焦點集中在了飲水供應不足上。誠然,高溫環境下、高強度的體力運動,一旦水和電解質補充不足,身體容易出現問題,而這種原因造成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暑”。但是,在有醫療救護的情況下,中暑并不容易造成死亡,跑馬拉松致死另有元兇——主要是心源性猝死。

    【心跳驟停與心源性猝死】

    心臟是一種泵器官,通過心肌有節律的、一定速率的收縮舒張把血液泵向全身組織,為組織供應氧和營養物質,同時帶走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心臟的節律性搏動由電信號控制,有幾種不同的組織來負責產生和傳到這種電信號。

    由于各種原因,心臟搏動失去原來正常的節律和/或速率,就發生心律不齊或心律失常。有許多類型的心律失常,可以表現為跳動過快、過慢或節律不規則。有些心律失常可導致心臟泵血功能完全喪失,停止輸送血液到全身,這些心律失常被成為心跳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如果不能進行有效救治,SCA通常在幾分鐘內就會導致死亡,稱為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心跳驟停的原因】

    據美國心臟病協會介紹,當心臟電信號系統出現故障或者心肌失去對電信號的反應,就容易出現室性心動過速或者室顫,以及少數情況下嚴重的室性心動過緩,都會導致SCA。這些事件也叫致死性心律失常。原因包括:

    心肌瘢痕:既往心臟病發作或者其他原因遺留的心肌瘢痕是造成SCA最常見原因。冠心病發作后前六個月是SCA高風險期。

    心肌肥厚:任何原因(高血壓、瓣膜病、遺傳等)引起的心肌肥厚,特別是伴有心功能衰竭時,易發SCA。

    心臟藥物:在一定條件下,各種心臟藥物可能導致SCA。而且,即使是正常劑量的治療心律失常也有可能產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無論是否有器質性心臟疾病,鉀和鎂離子血濃度發生顯著的變化(比如使用利尿劑導致)也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和SCA。

    心電傳導異常:如存在傳到旁路的預激綜合征和長QT綜合征可導致SCA。

    先天血管畸形:極少數情況下,先天血管畸形特別是發生在冠狀動脈和主動脈,是引發年輕人猝死的原因。尤其是,激烈的體力運動或活動激發身體釋放腎上腺素,可以成為這種先天性血管異常導致疾病發作的觸發器。

    毒品濫用:毒品通常都對心臟具有興奮性刺激作用,濫用就意味著過量,是日常導致無器質性心臟疾病人SCA相對常見的原因。

    【年輕人心跳驟停的原因】

    年輕人發生猝死非常罕見,三分之二以上是由SCA引起,具體原因: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遺傳相關的心肌疾病,表現為心肌厚實,特別是當心室流出道狹窄時,損害心臟泵血功能。肥厚型心肌病在通常情況下并不致命,但是,它是30歲以下心臟相關猝死的最常見原因,也是導致運動員猝死的最常見的原因。特別是肥厚型心肌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完全沒有任何癥狀,甚至做心臟檢查都不能發現異常,這些人往往被認為是“健康人”。各種運動中猝死的大部分是這類“健康人”。

    冠狀動脈異常、長QT綜合征和一些輕癥或者沒有癥狀(沉默的)先天性心臟病。

    心臟震蕩(commotio cordis):一種發生在青少年劇烈運動中,通常是在遭受諸如足球、橄欖球等鈍性、非穿透性打擊,在沒有造成胸廓和心臟病理性損傷的情況下觸發的SCA或猝死事件。非常少見,目前沒有發病率數據,創建近20年的明尼蘇達州數據庫到目前僅僅收集224例,但卻也是繼肥厚性心肌病和先天冠脈異常之后,引起年輕運動員猝死的最常見的心血管病因。

    【馬拉松與猝死】

    馬拉松運動中參賽選手猝死“頻發”,之所以說是“頻發”,是因為“健康”人、尤其是體格健壯的年輕人參加馬拉松比賽發生死亡,這類悲劇性事件往往更容易吸引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事實上,包括馬拉松在內的各種運動中發生SCA和猝死的幾率遠遠低于日常生活。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年約發生360000起SCA事件,年發生率高于1:1000,當然以中老年和有既往心臟病始者為主。在美國,每年有200萬人參加馬拉松運動,SCA和猝死非常罕見。

    2012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通過向美國的馬拉松醫療負責人發放問卷的形式,收集到1976年至2009年總共1710052人參加馬拉松比賽的資料,SCA和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分別為是1:57002和1:171005。男性占93% ,平均年齡為49.7歲。

    值得注意的是,在總共30例SCA中,20例使用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進行電除顫,其中17例救治成功而得以存活;而沒有使用AED的10例僅有3例存活。

    這項研究由于是向馬拉松醫療負責人收集資料,而且問卷回收率也僅有22%(88/400),因此結果難免存在各種偏倚。

    2013年發表的同樣來自美國的研究報告,調查對象是長距離跑比賽的注冊參與者,共有1090萬人被納入研究。結果,40例SCA事件發生于全程馬拉松賽,19例發生于半程馬拉松賽,總發病率 0.54/10萬人 。發生SCA者平均年齡為42,86%為男性。全程馬拉松賽中發生率高于半程馬拉松(每10萬的發病率為 1.01 VS 0.27 ),男性發生率高于女性(0.90 VS 0.16)。

    總共59例SCA事件中42例(71%)最終死亡,僅17例(29%)幸存,總的猝死發生率0.39/10萬人。死亡者的平均年齡比幸存者年輕(39歲 VS 49歲)。有完整醫療資料的23例死亡者可以確定死亡原因,肥厚型心肌病占多數(15例);8例有完整資料可查的幸存者中主要原因是缺血性心臟疾病(5例)。

    總體上,幸存者年齡大于死亡組(53歲 VS 40歲),完成了更遠距離的比賽,并更有可能知道已經存在心臟危險因素。

    最應該引起人們高度關注的是,最終生存的影響因素是由旁觀者即可啟動心肺復蘇,和潛在危險因素為非肥厚性心肌病。

    由以上研究資料不難看出,存在未知的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臟疾病的年輕人在馬拉松運動中最容易發生心跳驟停和猝死,換言之,發生事件的本來就不是真正的健康人,只是由于疾病隱匿而沒有被發現而已。

    事件發生后由旁觀者即可啟動心肺復蘇和及時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進行電除顫(這種除顫器是專門為非醫學專業人士設計,為了避免錯誤除顫,該設備設置有自動檢測心電信號的程序,只有患者確為致死性心律失常才能啟動除顫放電)是“起死回生”的決定性因素,而非等待專業救護人員到來和急救。

    • 發表于 2014-06-14 00:00
    • 閱讀 ( 118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