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心臟--內關穴
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感化,是以經常當作為中醫醫治心臟系統疾病以及胃腸不適等病癥的首選大穴。內關穴取穴方式為:張開手臂,掌心標的目的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心有兩條筋,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就在離手腕第一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
補肺益腎--列缺穴
兩手虎口交叉相握,這時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經交會處,是以不僅對于肺經,還對大腸經和任脈的經氣都具有調節感化。列缺穴補肺益腎的功能還來歷于其與任脈毗連,任脈自己就是陽脈之海,可以補肺腎之陰虛。是以,列缺穴也沿襲了任脈的感化,對于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眼睛干澀等癥有很好的調節感化。
促消化--天樞穴
天樞是胃經上的一大體穴。位于肚臍旁2寸處,與肚臍同處于一條程度直線上,擺布各有一穴。別的,天樞是大腸的募穴。所謂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臟六腑之氣的胸腹部穴位。因為與臟腑是近鄰,所以表里的病邪加害,天樞城市呈現異常反映,起著臟腑疾病旌旗燈號燈的感化。
治腰疼和痔瘡--長強穴
長強穴位于從頭至尾骨尖端下,從頭至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長強穴屬于督脈,可治療痔瘡、脫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按摩長強穴,共同承山穴治痔瘡結果更好。
舒暢腰背--委中穴
在針灸的四總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見,委中是治療腰背病癥的要穴。委中穴取穴方式為:屈腿時,膝關節后側也就是窩的位置呈現橫紋,而橫紋的中點處便是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同樣可起到治療腰背痛的功能。
補血養肝--血海穴
古代,人們不經意間發現刺破這個處所就可以祛除人體內的淤血,是以用它來治療體內淤血的病癥。它不僅能祛淤血,還能促生新血,是以才給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內側,請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呈現一個凹陷下去的處所,在凹陷的上方則有一塊隆起的肌肉,順著這塊肌肉摸上去,頂端便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補血養肝。
治療皮膚瘙癢--百蟲窩
冬氣候候干燥,全身癢得難熬難過,嚴重的時辰,小腿前面和胳膊上的皮膚還會呈現魚鱗樣的改變,瘙癢無比,這都是干燥惹的禍。這時可按摩百蟲窩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骨的內上緣標的目的上約一掌(四指并攏為一掌)處為經外奇穴百蟲窩,它在足太陰脾經的循行線上,臨近血海穴。按摩百蟲窩穴可以活血止癢。
治腸胃疾病--膈俞穴
腸胃欠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膈俞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可治療胃痛、吐逆、厭食、便血、咳嗽、氣喘、冷汗等疾病。
治便秘--中脘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毗連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欠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松開,再壓,如斯頻頻,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癥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于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于臍下2寸旁開2寸)共同治療。
治掉眠--神門穴
神門穴位于手腕內側(掌心一側),小指延長至手腕關節與手掌相連的一側,是針灸經常取用的穴位之一。按摩神門穴對于心慌心悸以及掉眠都有很好的保健感化。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