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對待「把魚放進可樂和雪碧中浸泡 30 天,魚沒了」的嘗試?
錢程,手藝型吃貨
1. 為什么會發生這個現象?
生魚的身體里含有大量微生物,此中很大一部門是厭氧的微生物。可樂中的糖分給了這些微生物充沛的能源(碳源),魚身體里又富含卵白質(氮源),無機鹽和微生物所需的發展因子。
于是整個瓶子就釀成了一個大號培育基,加上炎天溫度較高,厭氧微生物當然會瘋狂發展滋生,30 天已經足夠把魚身體里所有的營養物質耗盡,只留下不輕易被分化的魚鱗等物質。
純水里微生物分化效率慢一些,是因為只有魚身體里的營養物質可以操縱,能量遠遠不如可樂和雪碧,所以分化效率比力低。蘇吊水中的分化最慢,可能是因為蘇吊水中含有碳酸氫鈉,pH 較高,超出了微生物最適發展 pH。
2. 這個嘗試有問題嗎?
我感覺這個嘗試大體上是沒什么大問題的,細節上來說還可以再嚴謹點。
好比,節目里起首聲了然,是四條同樣巨細的,剖解好了的魚。這解除了魚巨細和內臟器官對嘗試的影響。但節目沒提到是不是同種類的魚,若是是的話就更嚴謹一些了。
還有,我猜測媒體之所以設置「蘇吊水組」是為了更便利地對比「二氧化碳」對于嘗試成果的影響。問題是,大部門蘇吊水還會添加碳酸氫鈉,碳酸氫鈉會改變 pH,使成果受到影響。(每種蘇吊水的 pH 都紛歧樣)所以,若是用配料表只有水和二氧化碳的氣泡水,可能會更好一些。
還有一個美中不足的處所是,若是再設置一組「糖水組」,糖水中糖的種類和含量盡量和碳酸飲料連結一致,那就更完美了。
3. 嘗試的結論有問題嗎?
這個視頻里面,媒體最后給出告終論:「這是因為可樂和雪碧的糖含量太高,才引起了細菌快速滋生」。這個結論也是沒什么問題的。
可是,問題在于,良多人看了一眼這個新聞,就會感覺「可樂和雪碧不敢喝了!太恐怖了!」。這就涉及到輿論導標的目的的問題了。其實大師應該也都清晰,你喝可樂不是把你泡在可樂里,可樂中的糖分到腸道根基都被接收光了。你是不成能因為喝可樂而被細菌分化失落的……
可是!節目最后提到,喝冰鎮可樂「不僅會毀傷脾胃,廢弛陽氣,還會導致身體器官的受損。」這句話就是徹頭徹從頭至尾的偽科學了。人喝冰水,冰飲料完滿是小我習慣,只要飲料自己是衛生的,冰的喝進去或者溫熱的喝進去,都不會對身體造當作不良影響。
而可樂雪碧會「導致身體器官受損」的說法加倍站不住腳。沒有任何按照。
持久喝可樂之類的含糖飲料,確實不健康。但這個「不健康」,更多表現在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發病概率上升。宿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天天攝入游離糖節制在總能量攝入的 10%以下,若是能節制在 5%更好。喝一瓶可樂很可能就已經超了 5%的限度了。
是以,含糖飲料確實需要限制飲用,但來由完全不是節目里面給出的那些。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