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您在天津糊口過一段時候,就知道“哏都”除了老蒼生措辭跟說相聲一樣,還有聞名的“八大怪”,這傍邊有“三怪”最主要,別離是“婚禮酒菜下戰書擺”、“生了孩子姥姥帶”、“給人指路擺布拐”。
此中,良多華海說神聊地域的伴侶來天津加入婚禮,城市本家兒動問:“你們天津報酬嘛下戰書成婚呢?在我們那下戰書都是二婚啊。”天津人微微一笑:“在我們這午時才是二婚呢。”
part.1
對不起,下戰書成婚是真的爽
真的很心疼其他地域午時成婚擺席的小哥哥、蜜斯姐們,婚禮頭一天晚上,那必心猿意馬是今夜難眠,但偏偏剛模模糊糊睡著,就要起床籌辦了啊,太難了。可是在大天津,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
一般,新郎新娘頭天晚上都頗為瀟灑,不消擔憂夙起水腫,新郎新娘會約上三五老友,小聚小酌慶賀“Single Night”。當然,“壓床”的常例兒延續至今,弟弟或者未婚的老友同窗得完當作“使命”,這也就為新婚前夕的“最后瘋狂”找到了最名正言順的來由。
新郎一般早晨8點擺布才起,給媳配偶打個德律風:“媳分兒,咱倆今天可有正事要辦啊,你籌辦好了嗎?”新娘:“我此刻還不是你媳分兒,我還沒起呢。”
是的,天津人成婚是從上午才起頭忙活的,新郎洗把臉去弄個發型,新娘伸個懶腰美美等著化妝師上門,然后就起頭號召來家里幫手的親戚伴侶,男方籌辦午時事后去接親的各類“裝備”,女方籌辦各類關卡,迎歡迎會要來的新郎和伴郎。
在接親之前,天津的新郎新娘還能吃上一頓正正經經的午時飯,也就是天津人最垂青的喜面。
一般是女方在娘家吃,男方在婆家吃,究竟結果親戚伴侶來幫手,不克不及讓人家餓肚子,而撈面既喜慶又簡單省事兒。以前都是在家本身做,此刻更多的是在家門口飯店吃。無論在家仍是在飯店,喜面毫不能湊活,這是天津人與煎餅果子決不克不及加雞柳和番茄醬一樣的執念。
這頓喜面有多好吃呢?這么說吧,有海說神聊京伴侶來天津加入婚禮,原本可以下戰書直奔婚禮現場,可是上午10點就去了海說神聊京南站,坐城際來天津,就為了午時前能趕上這頓喜面,因為這哥們之前吃過一次,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這面里放糖醋面筋絲,這么甘旨的工具誰研究出來的呢?”
話說這糖醋面筋絲只是天津經典喜面中的一道菜,要讓親戚伴侶不挑理兒,那必需是三鮮鹵,加上八涼(紅粉皮、黃瓜、綠豆芽、胡蘿卜、紫菜頭、菠菜、大白菜、彎豆角)和六熱菜碼(糖醋面筋絲、黃瓜炒蝦仁、韭菜噴鼻干、炒雞蛋、辣椒炒肉絲、溜魚片),這才算齊活。
▲來歷:微博
若是午時這喜面沒過關,親戚伴侶固然不會明說,可是出了飯店也會小聲嘀咕,“介吃的都似嘛呀”。
喜面事后,男方接親的車隊前去新娘家接親,其他親戚直奔婚禮酒店,期待4點18、4點38、4點58、5點18等等吉時起頭的婚禮。
只如果良辰谷旦的下戰書,天津的大街冷巷總會看到一排排后視鏡上掛著彩色絲帶的婚禮車隊奔馳而過,那準是焦急去接新娘子的,沒跑。
比擬一些外埠婚禮連喝三天、身心俱疲,天津婚禮“短小精干”,主要環節都集中鄙人午這幾個小時之內,出格有意思。這時候上豐裕了,婚禮也就不趕羅,是以表示出最輕松安閑狀況的天津人,就少不了在婚禮上制造笑料,究竟結果,這里可是“哏都”啊。
有次加入一個天津小伙和外埠姑娘的婚禮,小伙子日常平凡去女方家都是說通俗話,溫文爾雅的,到了敬茶這個環節,太嚴重了,一張嘴天津話出來了:“媽媽(ma ma一聲),請品茗(ca)”,從來沒聽過小伙子說天津話的丈母娘就地笑噴。
還有一次,在典禮上,本家兒持人問新郎:“新娘今天就要當作為你的老婆了,此后你要賜顧幫襯她、呵護她,你愿意嗎?”新郎很是實誠地說:“本家兒持人我告你,好木,我太甘愿答應了,我等此日都等了20多年了,你知道嘛。”
天津婚禮一般于晚上8點擺布竣事,去鬧鬧洞房這時候正合適,完事也不遲誤兩位新人數紅包。這一全國來,感受天津婚禮這時候放置太完美了。
part.2
為嘛天津人下戰書成婚?
天津人到底從啥時辰起頭下戰書成婚的?為嘛下戰書成婚?這說法真是八門五花,本家兒流的說法有這么幾種:
第一,船埠文化說:天津本來的水陸船埠是最忙的,工人們卸貨一般都在早晨和上午進行,所以要把婚禮推遲到下戰書。
第二,西式文化說:天津本來是多國租借地,受到外國人的影響,教堂的婚禮節式一般都鄙人午進行,天津人也仿照人家的“文明成婚典禮”,久而久之就釀成了下戰書。
第三,移平易近文化說:天津是個移平易近城市,居平易近多從安徽一帶遷移而來,而在安徽等地確實有下戰書成婚的習俗,所以天津人也都下戰書成婚。
這三條其實最輕易分辨真偽,咨詢了幾個長命白叟之后,他們都說年青的時辰,甚至開國前后還都是午時成婚。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也曾說過:“我曾經采訪過良多白叟,他們都說早年的天津習俗是上午成婚,《天津縣志》等書中也有明白記錄。”
研究證實,1951年的天津成婚證書上明白記錄告終婚時候是在午時之前。所以上面這三條都不當作立。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更有意思,說天津人懶,愛睡懶覺,起來都午時了,所以婚禮必需下戰書進行。我就想問問,全國有不愛睡懶覺的處所嗎?
今朝看來最靠譜的說法應該是天津工業城市說。
解放后的天津市區居平易近多是工場工人,1953年毛本家兒席觀察天津汽車制配廠,1954年毛本家兒席又觀察了天津堿廠和造紙總廠,帶領人兩次觀察,極大鼓舞了工人的出產熱情。良多工人紛紛拋卻歇息時候,加班加點完當作出產使命,很多籌辦成婚的青年男女本家兒動推遲婚期,在這樣一種社會布景下,很多要成婚的青年工人簡化告終婚程序,不再興師動眾,而是操縱下早班的時候,鄙人午去接新人,晚上大師歡聚一路,為新人祝賀。
▲50年月新人成婚
后來這當作為社會時尚,當作為青年人追求的革命方針,到1958年,天津市區已經形當作下戰書或晚上成婚的社會共識,而天津周圍的農村和郊區根基上沒受“工業飛騰”的沖擊,依然保留了早上成婚的習俗。
再后來,天津的良多工場成長為“三班倒”,工作很是忙碌,工人告假也比力麻煩,加上1995年5月1日前全國還在實施單休制,每周“作六休一”,只休周日一天。所以,天津市區就把下戰書成婚這個習慣沿襲了下來,這樣下了早班進行婚禮,或者進行結婚禮再去上晚班,兩端都不遲誤。
鼎新開放之后,人平易近糊口程度敏捷提高,老蒼生的成婚典禮慢慢從家里挪到了飯館,而飯館上午一般都忙不外來,所以人們都下戰書去飯館。加上成婚典禮慢慢演化為穿西裝、坐轎車等西式禮節,而這些一般也鄙人午進行。
可以說,天津人下戰書成婚不是習俗,而是按照現實環境慢慢天然形當作的。
part.3
萬變不離“下戰書處事兒”
天津人有一句口頭禪:“宿世界上最好的美食就是嘎巴菜,宿世界的絕頂在楊村。”既申明天津人對家鄉的熱愛,也申明天津人戀家,姑娘很少遠嫁,小伙子也很少娶外埠姑娘,根基都是內部消化。
以前有一個關于相親的段子,一個家住紅橋區的姑娘要見一個家住河西區的小伙子,一聽對方住在河西區,就說“我不見了,真要今后結了婚,這回娘家太遠了”。
但跟著城市化的歷程,越來越多的外埠姑娘、小伙兒來到天津安家落戶。那問題來了,若是一個天津小伙兒取了個外埠媳配偶,或者一個天津女孩兒嫁給了外埠小伙兒,成婚時候咋放置?這能可貴住咱天津人嘛,常言道“入鄉隨俗”,大大都兩邊談判量著,在天津辦一場,回到對方老家再辦一場。
天津的這場婚禮必心猿意馬仍是下戰書,到了人家那咱也愛崇人家的習俗,該午時午時,該熬夜熬夜,該怎么辦怎么辦。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天津90后步入婚姻殿堂,個性實足的中式婚禮、心猿意馬制婚禮、觀光成婚也早已不再別致。但不管形式若何千變萬化,天津人“下戰書處事兒”的習俗始終延續著,并且會一向延續下去。
若是您還對天津的婚禮有何疑問,不妨找個機遇來加入一次,相信您必定會愛上這個舒暢、好吃、逗哏的典禮。您說嘛?沒有天津親戚?那就娶個天津媳配偶兒吧,丈母娘包管疼你。
作者|網易天津運營中間-傅靂 楊先華
編纂|未生
[1]林希, 王曉巖.其實你不懂天津人[M].天津人平易近出書社.2007
[2]高偉.天津人下戰書成婚不是自古有之[N].今晚報.2015-6-18
[3]王紹芳,王曼怡.90后成婚:愛立異拼個性.今晚報.2019-11-7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