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只是一種以月亮的周期為基礎的歷法。這種歷法從古代就開始使用了——考古學家發現了距今3.2萬年前的農歷證據。一些來自冰河時代的文物,約公元前25000年和10000年,包括木棍、馴鹿骨頭,猛犸象牙上刻有刻痕和鑿洞。許...
                    
                    
                        農歷只是一種以月亮的周期為基礎的歷法。這種歷法從古代就開始使用了——考古學家發現了距今3.2萬年前的農歷證據。一些來自冰河時代的文物,約公元前25000年和10000年,包括木棍、馴鹿骨頭,猛犸象牙上刻有刻痕和鑿洞。許多學者認為這些標記描繪了月相之間的日子。

大約每29天就有一次滿月。
農歷系統是以生活在雨林中的農業需求為基礎的。瑪雅人發明了許多歷法,但最重要的是神圣的薩爾金歷法。這個歷法由260天組成,有兩個重復的周期,一個周期由13個數字日組成,另一個周期由20個命名日組成。

據信,像刻有刻痕的猛犸象牙,描繪的是月相之間的日子。
巴比倫歷法是另一種農歷系統。這個歷法由12個月交替組成在29天到30天之間。有29天的月份被稱為"空的",而有30天的月被稱為"滿的"。巴比倫人最終改用埃及歷法,即12個月30天長。這個歷法已經使用了3000多年,直到公元前238年才失寵。

伊斯蘭宗教傳統,如麥加朝圣,受農歷管轄
中國人最初使用農歷系統來確定種植、收獲和舉行許多宗教節日的最佳時間。盡管大多數現代中國人使用西方陽歷來處理日常生活中更實際的事情,傳統的農歷仍然用于確定節日和節日的日期。中國人長期以來都接受兩種不同歷法的共存。

月相構成了農歷的基礎。
今天唯一被廣泛使用的純農歷是伊斯蘭歷法,稱為回歷。每年都有12個農歷月,由于這些農歷月的長度不同,所以不能與季節相聯系。而回歷是海灣地區國家的官方日歷,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內,其他穆斯林國家僅將伊斯蘭歷法用于宗教目的,而將公歷用于民事用途。

瑪雅歷法是基于農業要求的農歷系統住在雨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