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時代通常被認為始于公元476年,當時西方最后一位皇帝羅穆盧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被廢黜,西羅馬帝國垮臺。然而,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一些學者認為這一時期始于公元410年阿拉里克洗劫羅馬,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
黑暗時代通常被認為始于公元476年,當時西方最后一位皇帝羅穆盧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被廢黜,西羅馬帝國垮臺。然而,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一些學者認為這一時期始于公元410年阿拉里克洗劫羅馬,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這一時期始于公元500年以后。這個詞曾經指整個中世紀,一直持續到公元1485年文藝復興時期開始。19世紀的學者把這個詞限制在中世紀早期,一個結束于公元1000年左右的時期。今天,學者們很少使用"黑暗時代"這個詞,因為它的負面含義。

彼得拉克首先使用了"黑暗時代";意大利學者和詩人佩特拉克首先用"黑暗時代"這個詞來形容當時缺乏文化成就,這句話似乎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一個動蕩的歷史時期,其特點是天主教徒和其他基督徒之間的宗教斗爭,以及穆斯林在整個淪陷帝國的征服。當時的學者認為"黑暗"是對這個時代的恰當描述,因為它由于缺乏這一時期的歷史文獻、文學、藝術和音樂。
這段時間夾在兩個更高的歷史點之間。在此之前,希臘和羅馬的古典文化,雖然14世紀的文化復興即將到來。與這些時期的文化成就相比,中世紀早期確實顯得黑暗。
黑暗時代主要指西歐。在這里,歐洲人口在下降,而哥特人和汪達爾侵略者的遷移在上升這一時期的眾多文化相互爭斗,直到最后成為一種更為獨特的歐洲文化。這一時期的經濟集中在自給自足的小地方。隨著中世紀早期過渡到中世紀的鼎盛時期,城鎮間的商業發展。
盡管基督教內部存在沖突,但在黑暗時代,基督教作為一個整體起到了團結西歐人民的作用。天主教會很可能認為這是他們信仰的強大和繁榮的時期,因為教皇確立了對教會的權威。同時,基督教徒對他們在天主教信仰中看到的日益嚴重的腐敗感到憤怒。不管怎樣,基督教在這段時間里獲得了巨大的力量。
黑暗時代之后是中世紀的鼎盛時期,從公元1000年到1300年,以及中世紀晚期,從1300年到1400年。在整個中世紀的剩余時間里,社會貴族力量增強,封建制度出現,教會也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