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正式名稱為愛沙尼亞共和國,是一個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北歐國家,與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其鄰國芬蘭和瑞典分別位于芬蘭灣和波羅的海對面,雖然愛沙尼亞目前的狀態是和平穩定的,愛沙尼亞有著動蕩不安的歷史。 愛沙尼...
愛沙尼亞,正式名稱為愛沙尼亞共和國,是一個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北歐國家,與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其鄰國芬蘭和瑞典分別位于芬蘭灣和波羅的海對面,雖然愛沙尼亞目前的狀態是和平穩定的,愛沙尼亞有著動蕩不安的歷史。

愛沙尼亞是第一個加入北約的波羅的海國家。
愛沙尼亞早在公元前7500年就有人定居,但今天的大多數愛沙尼亞人都與芬蘭人有血緣關系,芬蘭人是定居在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左右的一個地區。和該地區許多其他國家一樣,愛沙尼亞屈從于歐洲的權力斗爭,并在外國統治了幾百年。在13世紀,日耳曼統治者定居下來,影響了該地區直到18世紀。從13世紀到16世紀,丹麥人接管了該地區,其次是瑞典人。在瑞典統治期間,一直持續到18世紀,俄羅斯人獲得了控制權,由于農民權利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愛沙尼亞被稱為"古老的瑞典人"時期。

愛沙尼亞位于北歐,隨后,蘇聯統治的特點是愛沙尼亞人遭受了巨大的苦難。盡管在19世紀俄國獲得控制權時農奴制被廢除,但到1939年,愛沙尼亞人感到了壓力。清洗導致6萬愛沙尼亞人被謀殺、驅逐出境或逃亡。情況非常糟糕,1941年希特勒入侵該國時,他們很高興被"解放",正如歷史所顯示的,他們只是被另一個壓迫政府占領了在蘇聯統治和集體化的戰爭之后,愛沙尼亞人民將繼續遭受苦難,特別是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前。
1988年,愛沙尼亞人舉行了一場"歌唱革命",大約30萬人聚集在一起,自豪地唱著被禁的愛沙尼亞歌曲。同年晚些時候,愛沙尼亞發表了主權聲明,隨后又舉行了要求脫離蘇聯的抗議活動。到1991年8月,愛沙尼亞再次宣布獨立并獲得獨立,愛沙尼亞正式成為聯合國會員國。2004年,愛沙尼亞加入了歐盟,這是第一個加入北約的波羅的海國家擁有行政、司法和立法機構的議會民主。
愛沙尼亞的氣候受其地理位置的嚴重影響。愛沙尼亞有1400多個湖泊、眾多河流、沼澤、島嶼和小島,是一個潮濕潮濕的國家。一年中約有160至181天是多雨的。氣候溫和,平均溫度為40°F(4.5°C)。冬季多雪、黑暗、寒冷,2月平均溫度為23°F(-5.2°C)。夏季溫和,7月平均溫度為63°F(17°C)。大多數人建議在4月至5月前往愛沙尼亞,以避開黑暗、陰沉的冬季和雨季,對波羅的海國家來說,愛沙尼亞的經濟相對強勁,該地區的人均收入較高,失業率較低。如今,愛沙尼亞以其蓬勃發展的信息技術(It)部門而聞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