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是歐洲南部巴爾干半島上一個經常遭受戰爭蹂躪的國家。它是前南斯拉夫共和國,有三種不同的民族和語言:波斯尼亞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地亞語。該國面積19741平方英里(51128平方公里),大約相當于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的面積波...
波黑是歐洲南部巴爾干半島上一個經常遭受戰爭蹂躪的國家。它是前南斯拉夫共和國,有三種不同的民族和語言:波斯尼亞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地亞語。該國面積19741平方英里(51128平方公里),大約相當于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的面積波黑通常被稱為波斯尼亞。其首都是薩拉熱窩,其人民是穆斯林、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徒。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約有400萬人口,北部與克羅地亞接壤,東面是塞爾維亞,南面是黑山。該國既有大陸性氣候,又有地中海氣候,有一個狹窄的出口通向亞得里亞海。該國主要位于巴爾干半島的第納爾阿爾卑斯山脈上。該國是由前幾個國家組成的,北部是波斯尼亞,南部是黑塞哥維那,它的主要城市和前首都是莫斯塔爾。該國有三個不同的宗教團體,波斯尼亞人(48%)主要是穆斯林,塞爾維亞人(37%)主要是東正教,克羅地亞人(14%)大多數是羅馬天主教徒。
波黑的歷史大部分都是由頻繁的戰爭塑造的自1992年宣布脫離南斯拉夫獨立后,該國的人口、經濟和政治都受到沖突的支配。波斯尼亞戰爭通過內戰和難民外逃在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創造了獨特的、隔離的文化區域,上世紀90年代初,三年的戰斗中有000人喪生。
這場戰斗于1995年根據《代頓協定》結束,今天波黑仍然主要處于種族隔離狀態,該國由一個波斯尼亞人、一個塞族人和一個克族人組成的三黨總統制波斯尼亞政府的特點是議會、眾議院和人民院。自從戰爭摧毀了該國的經濟,波斯尼亞一直依靠農業、采礦、車輛和飛機裝配。
波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世紀,當時該地區第一次由塞族人。在1463年落入強大的土耳其國之前,該國在13世紀達到了其權力的頂峰,直到19世紀才由土耳其統治。1877-1878年的俄土戰爭導致了對波黑控制權的另一次改變,直到1908年奧地利獲得了對該地區的管理權。
1914年,一位奧地利領導人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謀殺,把波黑推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期。戰后,該國被塞爾維亞吞并。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被德意志的克羅地亞控制,直到1946年它與南斯拉夫進行了交易,直到1991年戰爭,冬季奧運會于1984年在薩拉熱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