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標準體系結構(ISA)是一種計算機總線,它允許將額外的擴展卡連接到計算機主板上。該總線能夠直接存取存儲器(DMA),它在一個內存通道上有多個擴展卡,每一個擴展卡都有獨立的中斷請求(IRQ)分配,它是第一批為個人計算機(PC)開發的...
工業標準體系結構(ISA)是一種計算機總線,它允許將額外的擴展卡連接到計算機主板上。該總線能夠直接存取存儲器(DMA),它在一個內存通道上有多個擴展卡,每一個擴展卡都有獨立的中斷請求(IRQ)分配,它是第一批為個人計算機(PC)開發的此類擴展總線之一,其技術最終導致了許多后代

婦女與計算機倒立該行業標準體系結構背后的概念首次由IBM?于1981年開發,是第一代IBM?的8位系統總線在幾年內,它被擴展到第二代IBM?PC(稱為IBM?AT)的16位總線,并被命名為AT總線。由于AT總線是IBM?的專利,所以直到1988年前后,行業標準體系結構的名稱才出現,當32位版本由PC制造商聯合開發時,統稱為"九一幫"。第三次迭代實際上被稱為"擴展工業標準體系結構(EISA)",它是為與IBM的下一代總線競爭而開發的。ISA總線的名稱一直存在,以前的版本追溯性地使用了ISA名稱,以防止侵犯IBM的屬性。第一個8位ISA總線的運行頻率為4.77兆赫,與當時的IBM?中央處理器(CPU)相匹配在16位版本中,它將速度提高到6兆赫,然后8兆赫以補償這些CPU速度的增加。隨著CPU速度的不斷提高,后來在主板上增加了一個時鐘芯片,使ISA總線保持特定的速度。總線有四個DMA通道,其中只有三個支持擴展,并且其中兩個是為硬盤和軟盤保留的。最后一個DMA通道可以在一個8位通道上支持四個擴展卡,在16位通道上使用三個。處理工業標準體系結構擴展卡有時會很棘手,因為用戶必須配置輸入和輸出(I/O)地址、DMA通道,通過切換dip開關和在擴展板上定位跳線來實現IRQ。對于ISA總線的后期,有人試圖創建一個即插即用的實現來幫助減輕一些配置上的麻煩。即插即用的實現遇到了一些問題,并被戲稱為"即插即用"的名字。這是第一次喪鐘在上世紀90年代末,微軟(Microsoft?)發布了一個名為PC 97的規范,該規范要求將工業標準體系結構從主板上完全移除。ISA總線持續了幾年,直到21世紀初,尤其是在特定的工業和軍事系統中。盡管如此,許多ISA技術的后代在計算中得到了應用,先進技術附件(ATA)是從ISA技術發展而來的,用于管理存儲設備,并進一步發展為更先進的串行ATA(SATA)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