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的交易員往往是未經授權而擅自從事交易的機構。這類機構往往是未經授權而擅自從事交易的流氓最顯著的例子發生在1995年,交易員尼克·萊森(Nick Lesson)一手通過日經指數期貨(Nikkei index futu...
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的交易員往往是未經授權而擅自從事交易的機構。這類機構往往是未經授權而擅自從事交易的流氓最顯著的例子發生在1995年,交易員尼克·萊森(Nick Lesson)一手通過日經指數期貨(Nikkei index futures)進行投機活動,從而使久負盛名的巴林銀行(Barings Bank)破產。手放在臀部的女性決定成為流氓交易員的動機各不相同。有些人曾撰文講述自己作為流氓交易員的經歷描述一個滑坡,從未經授權的小交易開始,這些交易逐漸變成越來越大的交易,并演變成交易者無法控制的東西。一些人還描述了一種維護自己的感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交易是對的,有一種感覺,他們比雇主授權的交易做得更好,從而比雇主更精明。當一個流氓交易員對進行未經授權的交易變得更加自信和積極,雇主面臨的風險會增加。雇主可能會因為在他們不知情或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進行交易而蒙受重大損失,而且因為市場極易波動,這些損失可能會很快發生。當涉及到他們本應為雇主和客戶管理的資金時,流氓交易員往往會越來越漠視,他們可能會不顧后果地對待自己的傭金和未來。咄咄逼人,在交易大廳里鼓勵人們采取“能干”的態度。在招聘員工時,金融機構通常會專門尋找具備這些特質的人,因為人們沒有信心在交易中掙扎不幸的是,這種做法傾向于選擇那些也有可能成為流氓交易員的人,因為員工在場內工作時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并可能陷入認為不可能犯錯的陷阱。對流氓交易員的懲罰各不相同。當一名交易員被公開調查并被揭發時,結果可能是坐牢。如果一家公司能在造成重大損失之前抓到一個流氓交易員,它可能會選擇解雇這名員工,而不是展開公開調查。金融機構對自己的聲譽和整個市場的聲譽非常敏感,而流氓交易員往往會讓母公司難堪
-
發表于 2020-08-07 09:14
- 閱讀 ( 960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