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國汗青上有所謂的“外戚擅權”,“外戚”和“太監”當作為中國汗青上最敗北的政治勢力。
在封建皇權國度,有皇帝就會有“外戚”,古今中外莫不如斯。當呈現“幼本家兒”即位時,以母親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就會順勢獨霸國度權力。
在中國,西漢就呈現了外戚擅權,如霍光、王莽,西漢更是衰亡于王莽篡位。但到了東漢期間,外戚勢力不僅內有式微,更是達到了顛峰,甚至決議皇帝的廢立和存亡。如和帝時的竇家,殤帝、安帝時的鄧家、閻家,沖帝、質帝、桓帝時的梁家。

王莽篡漢 (圖)
還有《三國演義》中提到的年夜將軍何進等。此中尤以沖帝、質帝、桓帝時的外戚梁冀最為跋扈狂驕橫,只因質帝年幼卻很聰慧,知道梁冀驕橫,對群臣說:“此囂張將軍也”,即被梁冀毒死。把正籌辦和本身妹妹成婚的蠡吾侯立為皇帝,是為桓帝。從此,梁冀擅權日甚,巨細政事一切獨斷。皇宮近侍皆其親信,皇帝一言一行,他都“纖微必知”。在梁冀擅權的20多年中,外戚的勢力成長到顛峰。梁家前后有七小我被封侯,出了三個皇后,六個貴人,兩個年夜將軍,女眷中有七人“食邑稱君”,族中還有三人娶公本家兒為妻,各級將官多至五十七人。那時仕宦升遷調動,要先到梁家謝恩,然后才敢到尚書臺辦手續。
但即便如斯,再厲害的外戚,也不克不及永遠跋扈獗下去,一般也就是“一代而亡”,很少能跨越兩代。當小皇帝逐漸當作年,就會操縱身邊的太監,沖擊外戚勢力,奪回權力。
如梁冀所立的桓帝,再梁的兩個妹妹——皇太后和皇后先后死去之后,就借助太監之力,出兵圍攻梁冀,迫其自殺。檢查他家財富,多達三十億,半斤八兩當局全年稅租收入之半。《三國演義》中的何進,也是被十常侍所殺。
但卻有這么一個外戚家族,卻能延續千年,這就是是日本的“藤原”家族。

圣德太子(圖)
公元592年“推古天皇”即位,立圣德太子為皇太子,圣德太子攝政時進行鼎新,日本國力年夜增,這時的日本不僅自稱“天皇”,于中國的“皇帝”相抗。在其致隋煬帝的國書中還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宿世紀后半葉,日本遣唐史正式將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處所”,當作為日本的正式國名。
但圣德太子沒比及繼位,先于推古天皇歸天,“推古天皇”絕筆由圣德太子的兒子、蘇我馬子的外孫山背年夜兄王繼位,但蘇我蝦夷怕圣德太子一派勢力太年夜,擁立敏達天皇長子押坂彥人年夜兄皇子的兒子田村皇子,繼位為第34代舒明天皇。
押坂彥人年夜兄皇子的另一個兒子茅淳王生了一個女兒,叫“寶女王”,嫁給本身的叔叔舒明天皇為皇后。舒明天皇身后,皇后寶女王繼位為第35代皇極天皇。

舒明天皇(圖)
在舒明、皇極兩朝,蘇我馬子、蘇我蝦夷、蘇我入鹿三代年夜興土木、勞役人平易近、殘暴驕橫。舒明、皇極二天皇的兒子中年夜兄皇子,求教于留學隋唐歸來的學生和僧侶,立志改革政治,加強王室權勢巨子。公元645年,在年夜臣“中臣廉足”的幫忙下,策動“乙巳之變”,刺殺了蘇我入鹿,勸降了蘇我氏部下,迫使蘇我蝦夷自焚,至此權力重棄世皇。
作為外戚的蘇我氏,從第29代欽明天皇時蘇我稻目標兩個女兒蘇我堅鹽媛和蘇我小姊君被欽明天皇納為妃算起,之后的蘇我馬子、蘇我蝦夷,到公元645年乙巳之變,蘇我入鹿被刺殺,蘇我蝦夷自焚為止,前后共歷四代,算來不外獨霸了不到一百年。正應了中國那句古話,“正人之澤,五宿世而斬。”
可沒想到恰是為了鏟除外戚的蘇我氏,導致另一個外戚家族登場,并且這一登場就是一千二百多年長盛不衰,這就是“藤原”家族。

中臣鐮足(圖)
到了第38代天智天皇即位后,賜給“乙巳之變”和“年夜化改新”中的功臣中臣鐮足一個姓氏:藤原。此后,藤原氏持久受天皇犒賞,擁有年夜量地盤和財富。
天智10年(公元671年)12月天智天皇病故后,天智天皇的長子年夜友皇子節制近江京,把握皇權。672年與叔父年夜海人皇子爭奪皇位,發生壬申之亂。7月在瀨田川之戰中年夜友皇子掉敗,自縊而死。勝利的年夜海人皇子則當作為第40代天武天皇。
公元697年,藤原(中臣)鐮足之子藤原不比等又擁立草壁皇子與天智天皇和蘇我侄娘所生的阿陪皇女所生的輕皇子繼位為第42代文武天皇。藤原不比等因擁立之功,并作為文武天皇的庇護人而登上了政治的前臺。是以,藤原不比等得以擔當藤原氏,其異母兄弟只能姓舊姓中臣氏。
公元708年,文武天皇病逝時首皇子仍然年幼,阿陪皇女作為過渡天皇即位,當作為第43代元明天皇。公元710年,日本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起頭了日本汗青上知名的“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服飾(圖)
在元明天皇時代藤原家族的勢力即已起頭躥升,藤原不比等出任右年夜臣,權傾一時。為了鞏固本身的地位,藤原不比等把本身的一個女兒藤原宮子嫁給文武天皇,宮子生下首皇子。
公元724年,第44代元正天皇傳位于首皇子,為第45代圣武天皇,圣武天皇立藤原光亮子為后,藤原光亮子是藤原宮子的異母妹妹,等于是圣武天皇娶了本身的親姨。此后,藤原家族以外戚和朝臣的雙重身份,把握朝政,持久受天皇犒賞,擁有年夜量地盤和財富。同時,這也開了開藤原氏一族立后之端,也打破了皇室自古以來不選皇族以外的女性為后的軌制。
此時藤原氏已經和天皇家族融為一體,又把握了現實權力,更令宿世人驚奇的是,從公元724年圣武天皇算起,76位天皇中竟有54位是藤原家身世的女性所生。
到了公元9宿世紀初,第52代嵯峨天皇就是藤原氏的女性所生,他在位時設置了半斤八兩于天皇秘書的“藏人頭”,由深受天皇信賴的藤原冬嗣出任,負責朝廷的秘密文書,處置訴官司務,當作為現實上的朝廷首席執行官。嵯峨天皇還并把本身的女兒潔姬許配給了藤原冬嗣的次子藤原良房。這是日本皇族第一次把皇家女兒下嫁給臣子,之前從未有過。

文德天皇(圖)
到了藤原良房時,更是變本加厲,能干涉干與皇子的推立和天皇的傳位。公元850年,藤原良房勒迫第55代文德天皇,掉臂文德天皇已有三個皇子,冊立本身方才出生僅9個月年夜的小外孫“惟仁親王”為皇太子。
公元858年,文德天皇俄然滅亡,年僅九歲的惟仁太子繼位,為第56代清和天皇。藤原良房以太政年夜臣和天皇外祖父的雙重身份,于公元866年正式“攝行全國之政”,開非皇族而“攝政”的先例。
到了藤原冬嗣的養子藤原基經掌權時,天皇徹底當作為傀儡。公元877年,藤原基經勒迫清和天皇退位,立9歲的皇太子為第57代陽當作天皇,本身以舅父身份繼續“攝政”。8年后,17歲的陽當作天皇又被迫以身體有病為由退位,做了太上皇。藤原基經掉臂別人的否決,擁立與本身關系親熱的表兄、時已55歲的時康親王為第58代光孝天皇,時康親王從輩分上是第54代仁明天皇的兒子,也就是陽當作天皇的叔祖父,原本不太可能繼位。但經由此次政變,之后的天皇全數都是光孝天皇的子孫,原本的長房皇族則被解除在擔當序列之外。

光孝天皇(圖)
為此光孝天皇對藤原基經的擁立感激涕零沒,下詔讓其“攝行萬政”作為酬報。他還把本身的29名后代全數賜姓“源氏”,降為臣藉,未立太子,以示在立嗣的問題上,也要完全服從藤原基經的放置。
3年后光孝天皇歸天,宇多天皇即位,一方面攝于藤原基經的威勢,一方面也是真心感激他,下詔頒布發表:凡事無論巨細須先要“關白(意思為“稟告”)于太政年夜臣”,這就是“關白”一職的出處,然后再奏給天皇。自此,“關白”這一特別職位便發生了。至此日本正式進入“攝關政治”(攝政和關白的合稱)期間。藤原家族,以外戚出任攝關,持久擺布朝政,直至11宿世紀末,近200多年。
11宿世紀中葉今后,藤原氏的擅權日漸受到皇室和權要的否決。公元1086年,第72代白河天皇為抵制藤原氏,讓位給年僅8歲的第73代堀河天皇,退位落發當作為白河法皇(退位后的天皇稱上皇,上皇落發稱法皇)。他在本身的住處成立“院廳”,錄用仕宦,遴選軍人捍衛太上天皇和院廳,國政事務都歸院廳處置,“院政”由此降生。

白河天皇(圖)
白河法皇晚年六十多歲時看上了藤原氏的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藤原璋子。藤原璋子在輩分上是白河的孫女,年幼時即在宮中當作長,深受白河天皇之溺愛,時常將璋子抱在懷中,待璋子稍稍年長后,卻和白河天皇傳出了丑聞。白河于是讓本身的孫子第74代鳥羽天皇娶了藤原璋子。后來藤原璋子生的第一個孩子,鳥羽天皇思疑他是本身父親白河的,所以很是不歡快,稱這個兒子為“叔父子”,也就是名義上是他兒子,現實上是本身的叔叔。白河法皇還強迫鳥羽天皇于公元1123年讓位于這個年僅5歲的孩子,即第75代崇德天皇,鳥羽對這件事一向耿耿于懷,比及本身的父親白河法皇一死,崇德就掉勢了,鳥羽各式打壓崇德,讓長子崇德早早退位了,把皇位傳給本身的七子,當作為第76代近衛天皇,后來又讓四子即位,當作為第77代后白河天皇,最后崇德兵變,被后白河打敗流放,死在島上。后來,崇德天皇當作為日本四年夜怨靈之一,宿世稱“日本第一年夜魔王”。
在各方否決藤原氏的時辰,新興軍人階級登上汗青舞臺。為了從外戚手中奪回皇權,朝廷不得不借助于新興的軍人集團的力量。“源氏”軍人團是當作長最快、最強的軍人團之一。公元1192年,源賴朝在鐮倉成立幕府,與朝廷相并立,形當作了雙重政權布局。

鳥羽天皇(圖)
而源賴朝的父親是源義朝,母親是身世于藤原南家的由良御前。源義朝的父親是河內源氏首級源為義,母親是白河法皇近臣藤原忠清的女兒。由此可見,源氏的鐮倉幕府與天皇皇室和藤原氏其實都是一家,用中國話說就是“打斷骨頭連著筋”。
源氏是日本一個聞名的氏族,它是日本皇族降為臣籍的時辰所賜賚的姓氏之一,凡是是下賜給被降為臣籍的皇子皇女,它所附帶的姓是“朝臣”。“源”這個姓氏始于第52代嵯峨天皇,嵯峨天皇因后代太多,國庫無力供養,下圣旨把四位皇子和四位皇女降為臣籍,賜姓“源”。后宿世的20多位天皇也曾賜姓過“源”這個姓氏,此中最聞名的就是第56代清和天皇的清和源氏,河內源氏就是“清和源氏”的一支。
后來的室町幕府的足利氏,也是出自清和源氏,家祖為源義家之孫、源義國之子源義康,即足利義康。他擔當了父親的下野國足利莊,這也就是足利氏的初步。之后的德川幕府,德川氏也是出自清和源氏。這也是日本天皇能傳續至今,能“萬宿世一系”的一個主要原因。究竟結果昔時都是一家,沒需要做得太絕。
聞名的“一休哥”,他的父親就是日本南海說神聊朝期間的后小松天皇,他的母親一種說法也是出自藤原宿世家,叫藤原照子。

后小松天皇(圖)
到了幕府期間,這時的日本近似中國的魏晉南海說神聊朝,形當作了相對固心猿意馬的“門閥富家”,貴族的宿世襲化,形當作了“武家”、“公家”,兩廂并存。
安然時代的藤原忠通的子孫分為近衛、松殿、九條三家。爾后松殿家掉勢,近衛家分為近衛、鷹司,九條家分為一條、二條、九條。近衛、鷹司、一條、二條、九條五家合稱五攝家,自鐮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為止,除了豐臣秀吉、秀次以外,攝政、關白的職位均由這五家所出。
直至近代明治維新,日本政治與軍事本家兒要獨霸在“薩摩藩”和“長州藩”勢力手中。在元老政治時代,九元老中薩摩和長州各排列四席,4V4,最后選了最小的身世京都的貴族的西園寺公望。一般認為,西園寺氏就發源于藤原海說神聊家。

“長州藩”元老團和“薩摩藩”元老團(圖)
直到日本策動“承平洋戰爭”前的輔弼“近衛文磨”,都是出自藤原氏。正因為這種典型的貴族令郎哥身世,才在日本傳播著“近衛文麿是富士山”的說法。也就是“從遠處望很標致,但到了近處看就滿是巖石,粗拙不勝。”
直到近代,第120代仁孝天皇,生母是藤原婧子,皇后是藤原繁子。第121代孝明天皇,生母是藤原雅子,皇后是藤原夙子。第122代明治天皇,生母是藤原慶子,皇后是藤原美子。第123代年夜正天皇,生母是藤原愛子,皇后是藤原節子,藤原節子生第124代昭和天皇。
所以,放眼全宿世界,“藤原家族”被叫做“史上最牛外戚”,可謂實至名歸。
汗青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王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