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杯在18世紀以前已知存在的12種原始金屬中,銀是最具活性的一種貴金屬,導致其純態稀有。大多數用于冶煉銀的礦石中只含有極少量的這種金屬,通常不到礦石總含量的1%。因此,銀冶煉通常是精煉銅或鉛的有益副產品,這是一個多階段的過程。
希臘稀有銀幣含銀量約為0.2%的含銅礦石首先被壓碎,然后在泡罩工藝中進行熔煉,產生一種被稱為"煤泥"的廢品,其中含有高達20%的銀。然后在另一個銀冶煉爐中氧化這些煤泥,從而除去除銀、金和鉑金屬以外的所有礦石成分這種被稱為dorZ的材料通常含有少于1%的金和1%左右的鉑,其中大部分是銀。dorZ在硝酸銅銀溶液中進行電解處理,使用Moebius或Thum-Balbach系統,每種系統的電極位置不同,銀的純度在99.9%~99.99%之間,含銀的鉛精礦首先經過焙燒,這是銀冶煉的前體狀態,用于脫除礦石中的硫化物,這就產生了鉛條。鉛條中的雜質包括砷、錫和銀,然后通過帕克斯法除去這些銀,帕克斯法是以英國冶金學家亞歷山大·帕克斯(Alexander Parkes)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850年申請了專利。帕克斯法包括在液態鉛條中加入鋅,因為銀更容易溶解在鋅中,因此,它會從鉛中遷移出去,然后通過真空蒸餾(一種蒸餾方法)從銀中除去鋅。剩下的銀中含有微量的鉛和金,這些元素在1450華氏度(788攝氏度)的溫度下被氧化掉含銀的鋅精礦也要經過焙燒,加入硫酸使鋅浸出,然后用爐渣煙熏法將剩下的礦石與焦炭和空氣混合,在銀冶煉爐中生產鉛錠。然后,鉛錠的加工方法與鉛相同礦石將使用相同類型的冶煉設備生產銀。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