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豎琴起源于意大利,18世紀初開始在不列顛群島演奏。它首先被帶到威爾士,然后在本世紀后期傳到其他地區。該樂器共有95根弦,分為三排,低音排37根,中排34根,27根在高音排。最外層兩排的琴弦是一起調的,而第三排是由與前兩排...
三重豎琴起源于意大利,18世紀初開始在不列顛群島演奏。它首先被帶到威爾士,然后在本世紀后期傳到其他地區。該樂器共有95根弦,分為三排,低音排37根,中排34根,27根在高音排。最外層兩排的琴弦是一起調的,而第三排是由與前兩排分開的音色調音的琴弦組成的。雖然其他類型的豎琴在20世紀開始流行,但三聯豎琴是由保持傳統的人演奏的

三豎琴又稱威爾士三豎琴,由于它在威爾士很受歡迎,演奏者把三重豎琴靠在左肩上作曲,左手用來彈奏豎琴上的高音,低音音符用右手撥動,這種樂器總共能發出五個八度音階,和其他弦樂樂器一樣,必須掌握演奏技巧,豎琴家學習的一個技巧就是在每一排外排上迅速地發出相應的音符,從而產生樂器的聲音特征三重豎琴在18世紀末被引入北鯨,當時著名的音樂家幫助傳播了它的影響,包括奧古斯塔·霍爾和約翰·帕里豎琴演奏者背著樂器四處走動,因為它足夠輕,演奏者把它帶到酒館和當地的集市上,因此衛理公會等團體反對它,并限制了它的流行。傳統音樂家在20世紀初復興了三聯豎琴的演奏風格和聲音,比如南希·查德·瓊斯,他把這項技術傳授給其他球員。自從它在威爾士廣為人知之后,這種樂器通常被稱為威爾士三重豎琴。它的許多舊版本都保留著原始的工藝。眾所周知,即使在歐洲其他地區對它失去興趣之后,威爾士仍在演奏豎琴。在21世紀,世界各地有經驗的錄音藝術家保持著這一傳統,其中包括三重豎琴已經被音樂學校的老師和管弦樂隊的音樂家們用它來錄制各種各樣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