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于1913年建立了汽車裝配線。設計、制造和,裝配是任何大規模生產系統的核心。質量控制、包裝和運輸,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是外圍的,但也是維持從該系統生產的貨物的標準、穩定流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大規模生產系統的每一個要素都建立在一個將人力勞動與機械自動化程度越高,裝配線上每個階段的人力分工就越有限,生產產品的效率越高。
質量控制措施確保產品和材料符合某些標準大規模生產過程從早期開始的發展已經證明,半熟練工人的專業化和零件的互換性是生產大量相同產品的最快方法,這是為了軍事目的。我們將高技能工匠一次生產相同的產品進行了比較,結果證明速度明顯較慢。
大規模生產系統中的每個工人都被分配到生產的一個方面。大規模生產系統的最早試驗之一是由馬克·布魯內爾(Marc Brunel)進行的19世紀法國機械工程師,定居英國。他使滑輪組的生產自動化,滑輪組是控制船上帆的導繩的重要部件。這些部件經常斷裂,需要大量生產,以代替英國海軍。1802年至1808年,布魯內爾在英格蘭樸茨茅斯碼頭設計了一套系統,采用的是在裝配線上進行批量生產的方法,而不是由熟練的工匠一次制造一個滑輪組。據估計,他的工人生產滑輪組的速度比以前的方法快十倍,使他們在一年內生產大約13萬到16萬個滑輪組這些重復流動的生產方法在19世紀的美國肉類包裝工業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亨利·福特在1913年建立了汽車裝配線批量生產系統。隨著工人的專業化和預制構件的移動裝配線,福特能夠將組裝汽車底盤的時間從每輛12.5小時縮短到每輛93分鐘這使得他的汽車比競爭對手的價格便宜得多,整個行業都注意到了他的成就,并開始廣泛采用大規模生產系統。
一些裝配線既有機械自動裝置,也有人為因素。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