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計是一種科學儀器,用來測量在特定點接收到的光的數量。這取決于各種光波到達光源時的方向或偏振。光的偏振過程最早于1808年由法國物理學家艾蒂安·路易斯·馬盧斯(Etienne Louis Malus)發現,1816年,另一位法國物理學...
偏振計是一種科學儀器,用來測量在特定點接收到的光的數量。這取決于各種光波到達光源時的方向或偏振。光的偏振過程最早于1808年由法國物理學家艾蒂安·路易斯·馬盧斯(Etienne Louis Malus)發現,1816年,另一位法國物理學家讓-巴蒂斯特·比奧(Jean-Baptiste-Biot)制造了第一臺測量這種效應的功能性偏振儀,并不斷改進,直到19世紀中期,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旋光儀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字旋光儀和自動旋光儀都由計算機控制并具有電子讀數功能。老年人尤其如此易患青光眼。由于偏光計測量光線在介質中的折射或彎曲,因此主要是化學和物理儀器。用于測量效果的樣品必須是部分透明的。它們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大小,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一束未經偏振的光從鏡子上反射出來,從而通過固體晶體或透明的液體樣品折射,將其分解成偏振光。

許多現代檢眼鏡都有內置的偏振計。當光波在基本偏振計中偏振時,它們通過一根直徑為4英寸(10厘米)的管,該管含有正在研究的化學物質。如果該化合物具有偏振特性,則光的亮度將隨著其從管的出口角度的變化而降低。然后通過旋轉管末端分析儀的軸來確定該角度如果角度的變化被認為是正的,或者是向右的,則稱為右旋;如果是向左的,則稱為左旋。旋轉角度的大小取決于試管的長度和光線通過的化合物的類型和濃度,被稱為對映體。

患有青光眼的個體可能會出現隧道視力。在精細耐受性應用中,如眼科,激光偏振計或光學偏振計內置于檢眼鏡內,使用近紅外激光來確定角膜對偏振光的補償能力。這在跟蹤青光眼等退行性眼病方面很有用。然后使用統計軟件分析結果,試圖預測青光眼在病人出現生理癥狀之前。由于許多化合物顯示出通過它們的光的旋轉,旋光儀在制藥、食品和化學工業中有廣泛的應用。它們通常被用來測定藥物的純度,如抗生素,各種加工食品中糖分子和調味品的濃度,以及塑料工業中聚合物的濃度。

旋光儀可以幫助跟蹤退行性眼病,如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