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我們認為什么是真正的電子人。這個術語的標準定義僅僅是一個與機器部件結合在一起的人。根據一些直觀的定義,即使是戴眼鏡或開車的人也會被認為是一個電子人,盡管通常它指的是比這個更緊密的結合。...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我們認為什么是真正的電子人。這個術語的標準定義僅僅是一個與機器部件結合在一起的人。根據一些直觀的定義,即使是戴眼鏡或開車的人也會被認為是一個電子人,盡管通常它指的是比這個更緊密的結合。即使是更嚴格的定義是,任何植入有活動部件的人——比如我們這些帶起搏器、人工耳蝸或心臟泵的人——都是真正的機器人。

人工耳蝸是人與機器融合的完美例子。因此,根據許多定義,發展電子人已經完成了。然而,當我們聽到"電子人"這個詞,我們經常想到科幻小說中的機器人,他們往往比有起搏器的人更廣泛地與機械部件協同工作。科幻小說中的電子人可能增強了骨骼和肌肉,因此他們可以跑得更快,更有耐力,或者人造眼睛或其他感官器官來增強感知能力。發展機器人以及由此產生的后果是科幻小說的主要內容。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用于假肢的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發展更具科幻感的半人人還沒有真正實現雖然這回避了一個問題,但我們是否會說,"現在真正的機器人真的存在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每一個新的步驟——除非它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可能看起來相對平凡。但是從2008年和更早的科幻小說來看,它看起來像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半機械人,就像人類的眼睛、耳朵、肌肉、骨骼、器官一樣,和/或先進的神經修復術可能會在2030年到2040年之間開發出來,甚至更早有助于發展機器人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了。我們有可以打印人造骨骼的打印機,盡管這些打印機缺少真實骨骼中的多孔結構。我們甚至有打印機可以逐細胞打印組織,但這些都是相對緩慢的。研究人員正在迅速向特殊的人造眼睛發展,這種眼睛已經足夠先進,可以讓以前失明的人在研究所的停車場里小心地駕駛汽車。人工鼻也正在研發中,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發展機器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是數十億美元的研究資金已經被用于支持技術。市場對替換身體部件的需求是數十億美元,而且這項技術的人道主義價值實際上是無法估量的。更具前瞻性的是,一些使用機器人技術的用戶可能不會滿足于單純的治療,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科技在某種程度上提升自己,這就開啟了一系列我們今天才開始認真討論的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