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內的一種蛋白質引發細胞凋亡的過程。細胞凋亡是細胞代謝的一個正常部分,人體會不斷地讓細胞死亡,然后再進行替換,如果這個過程調節不當,會對人體生理產生嚴重影響,比如,與健康細胞相比,癌細胞接受PCD的頻率要低得多,并且能夠擴散并成為腫瘤。或者,如果這種調節導致細胞凋亡過于頻繁,則當需要細胞發揮組織功能時,細胞可能會死亡。
許多導致細胞死亡的蛋白質是caspases,但是凋亡誘導因子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蛋白質。線粒體是一種細胞結構,它被一層外膜與細胞的其他部分分開。它們也有一個內膜。這兩層膜之間有一個充滿液體的空間,里面含有許多蛋白質,尤其是那些參與為細胞產生能量的細胞。凋亡誘導因子在這個空間被發現,并在呼吸通路中起作用。許多導致細胞死亡的蛋白質是半胱氨酸蛋白酶,但凋亡誘導因子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蛋白質。這種酶是一種黃素蛋白,一種參與傳遞電子的特殊蛋白質從人類到池塘纖毛蟲的四膜蟲,廣泛存在于真核細胞中。對蛋白序列和編碼凋亡誘導因子的基因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種古老的蛋白質,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進化過程中。當早期信號啟動PCD時,其外膜線粒體開始滲漏,AIF從線粒體的小室中釋放出來,進入細胞的液體環境,從那里到達細胞核,這種蛋白質使細胞核中的DNA碎裂,在這個過程中,它通過破壞染色質結構來影響細胞核的結構完整性,導致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早期階段。凋亡誘導因子的調節在動物模型中已經得到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這導致了AIF活性與神經元細胞死亡之間的相關性。在動物實驗中,像Lou Gehrig病這樣的疾病與這種活動相關眾所周知,人類疾病是由線粒體的功能問題引起的,而凋亡誘導因子仍處于線粒體位置時,也會發生另一種類型的失調。遺傳學研究發現,當AIF位于正常細胞室時,它會受到一些人類疾病的影響基于線粒體的故障。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