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定義上講,后現代政治很難以一種令人滿意的方式來定義和解釋。這是因為后現代主義的一個主要自以為是的想法是沒有普遍的"真理",因此沒有一個單一的定義可以充當"真理"。然而,在這一艱難的政治建構中,某些觀念可以被視為...
從定義上講,后現代政治很難以一種令人滿意的方式來定義和解釋。這是因為后現代主義的一個主要自以為是的想法是沒有普遍的"真理",因此沒有一個單一的定義可以充當"真理"。然而,在這一艱難的政治建構中,某些觀念可以被視為后現代政治的象征,例如缺乏真理和對事物的明確結構。這種政治觀點可能是相當虛無主義的,認為政治氣候是不可救藥的腐敗,或者更積極地認為積極的變化可以通過個人和團體的行動來實現。
![]()
婦女拿著一本書《后現代政治的基本思想》是后現代主義基本思想和哲學在政治領域的延伸。后現代主義典型地描述了一種被認為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癥狀的世界觀,盡管它也可以被看作是16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提出的許多思想的延伸。主要思想包括這樣一個概念:任何事物,包括善與惡,都不可能成立一個單一的"真理",并且這些觀念應該被解構以找到意義。在后現代政治中,這些思想已經延伸到政治話語中,因此"真理"的主觀性成為政治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可以從政治家經常使用的短語和語言中看出,模棱兩可的語言是后現代政治的一個主要方面,它確立了一個觀點,即一個時刻、一個想法或一個陳述的"真相"在于聽者的感知而不是說話者的意圖評論員和評論家對政治論據和評論進行解構,試圖找到一個陳述的"真相",或確定對自己有利的"真理"的版本。然而,后現代政治中的這些思想超出了言論范疇,在后現代世界觀中的行為同樣缺乏明確的意義或"真理"。根據后現代的觀點,一個國家攻擊另一個國家并不是天生的"善"或"惡",而是道德上的模棱兩可,這被視為道德和政治世界中腐朽和腐敗的最終標志之一。隨著行動越來越多地采取模棱兩可的原因和理由,那些害怕這種政治潛力的人將其視為越來越失去理智的衰退。然而,也有一些人認為后現代政治是一種社會內部潛在的有益舉動。如果沒有一個"真理"被所有人所承認,那么這些人就更有可能質疑政府的行為。有人聲稱,這是這種政治格局的最大優勢之一,因為人們能夠創造自己的"真理"形式并進行選擇政治現實的這種變化需要一個國家的公民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這種結果并不總是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