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所需資料:
1、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辦事流程:
(一)企業自我評價及申請
企業登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對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條件,進行自我評價。認為符合認定條件的,企業可向認定機構提出認定申請。
(二)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1.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 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 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 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三)合規性審查
認定機構應建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專家庫;依據企業的申請材料,抽取專家庫內專家對申報企業進行審查,提出認定意見。
(四)認定、公示與備案
認定機構對企業進行認定。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公示15個工作日,沒有異議的,報送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公告認定結果,并向企業頒發統一印制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自頒發證書之日起有效期為三年。企業應在期滿前三個月內提出復審申請,不提出復審申請或復審不合格的,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到期自動失效。
--高新技術企業復審須提交近三年開展研究開發等技術創新活動的報告。
復審時應重點審查第十條(四)款,對符合條件的,按照第十一條(四)款進行公示與備案。
通過復審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有效期為三年。期滿后,企業再次提出認定申請的,按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辦理。
--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業務、生產技術活動等發生重大變化(如并購、重組、轉業等)的,應在十五日內向認定管理機構報告;變化后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應自當年起終止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需要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按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辦理。
高新技術企業更名的,由認定機構確認并經公示、備案后重新核發認定證書,編號與有效期不變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1. 企業所得稅減免10%,按照15%征收(一般企業按照25%征收) 2.企業研究開發投入可以進行研發費用確認享受所得稅加計扣除優惠。 3.企業經過技術合同登記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合同可以享受免征營業稅優惠。 4.高新技術企業是申報其他政府專項資金的必要條件。 5.高新技術企業是市場競爭的重要資質,對于企業社會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 申請高新企業并不麻煩,如果你需要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找卓群、將為你提供專業的服務。
···································^^····································
仁懷和威寧都是省直管縣,不知道政策一不一樣?等我問問再回答。
···································^^····································
全程下來的話,大概需要2-3W,當然這也要看咱們公司的資料準備的如何,本會計事務所(北京)已有上百個成功案例,通過率100分。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國務院剛給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送上減稅“大禮包”!這次減稅政策出臺之快,力度之大,大大出乎意料!就在今天(4月25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7項減稅措施。
這一次,是高科技人才的春天嗎?中興事件給中國芯片自主研發上了慘痛的一課,但國家也正從這次事件中迅速反思體制機制問題,并快速做出相應。
為降低創業創新成本、增強小微企業發展動力、促進擴大就業,國務院決定再推出7項減稅措施:
一是將享受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優惠的企業新購進研發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上限,從1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
二是將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以上兩項措施實施期限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三是取消企業委托境外研發費用不得加計扣除限制。
四是將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
五是將一般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與高新技術企業的限額統一,從2.5%提高至8%。前述三項措施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
六是從5月1日起,將對納稅人設立的資金賬簿按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合計金額征收的印花稅減半,對按件征收的其他賬簿免征印花稅。
七是將目前在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試點的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按投資額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的優惠政策推廣到全國。
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有關優惠政策分別自1月1日和7月1日起執行。采取以上7項措施,預計全年將再為企業減輕稅負600多億元。
除對企業外,個人所得稅也有新的減免舉措:
4月25日召開的會議決定,從5月1日起,將對納稅人設立的資金賬簿按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合計金額征收的印花稅減半,對按件征收的其他賬簿免征印花稅。
總理在4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
“政府要積極引導,大力推動,努力在全社會培育養成一種尊重科學、鼓勵創新的時代氛圍。”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他說,“要‘面子’和‘里子’一起做,真正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減稅降費提出的具體減稅目標是: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兩項加起來,2018年減稅降費額度將達到1.1萬億元。
根據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4月9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發布的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已出臺超過7000億元的減稅降費措施。
也就是說,加上今日公布的600億元減稅降費措施,后續還有3000多億元的減稅降費“大禮包”在路上!
一個問題大家不禁好奇,今年降稅減費措施主要“減在哪兒”、“降在哪兒”?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描繪出了一份清晰的減稅降費清單:
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按照三檔并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重點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大幅擴展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大幅提高企業新購入儀器設備稅前扣除上限。實施企業境外所得綜合抵免政策。擴大物流企業倉儲用地稅收優惠范圍。繼續實施企業重組土地增值稅、契稅等到期優惠政策。
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調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繼續階段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降低過路過橋費用。加大中介服務收費清理整頓力度。
實際上,前年、去年我國都是1萬億元的降稅減費規模。同樣是減稅降費。今年和去年有何不同?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去年降費減稅的重點主要是在降費方面著力,稅主要放在了營改增;今年稍微有一點變化,就是把稅收作為重點,減稅的力度明顯在加大,比如出臺了增值稅稅率減并等措施。尤其在整理稅制、規范稅收管理、營造和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力度明顯加大。
“今年應該是營改增的進一步深化,接下來的重點應該是規范增值稅、對增值稅進行立法,在立法過程中,涉及到稅率整理、制度的重新設計,還包括之前在改革過程中反映出的一些難點問題,也要找出解決辦法。”馮俏彬說。
除了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人員的降稅減費措施外,今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有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研究如何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進一步加大金融機構對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的普惠金融服務,必須落實好已確定的政策,讓企業切實感受到融資成本下降。目前大中型商業銀行已普遍設立普惠金融機構,專業化經營機制基本成型,截至去年末新發放普惠金融貸款3.4萬多億元。下一步要將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服務情況作為監管支持政策重要參考,制定監管考核辦法,抓緊完善普惠金融服務保障體系,加強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支持銀行制定專門的普惠信貸計劃、安排專項激勵費用。
會議提出,探索小微企業中長期固定資產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施抵押貸款、扶貧金融等產品創新,確保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質量和貸款綜合成本,力爭到三季度末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有較明顯降低。
百萬用戶都在看
中興通訊遭老美封殺,茅臺躺槍,我們該如何反思資本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
涉案超600億!警方曝光“善林金融”驚天騙局,8人被捕涉全國1000家門店,巨額騙局就靠這四大套路
史無前例!政治局會議同提五大市場,"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透露重要信號
就在下周一!這三類新經濟企業可申請IPO!沒有收入、同股不同權、海外上市的,首批有望7月香港上市
剛剛,海南香港確定十大合作!金融舉措最引人注目,鼓勵企業赴港上市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有一種美好習慣,叫做閱后點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