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和企業都可以申請。 需要提供資料: 1、身份證 2.申請書 3.代碼(前30頁+后30頁,每頁不少于50行) 4.操作手冊 由國家版權中心審批,審批時間20-40工作日 ...
軟件著作權個人可以申請嗎?怎么申請?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個人和企業都可以申請。
需要提供資料:
1、身份證
2.申請書
3.代碼(前30頁+后30頁,每頁不少于50行)
4.操作手冊
由國家版權中心審批,審批時間20-40工作日
·······································································
軟件著作權登記需要多久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根據版權保護規定軟件著作權登記間需要30工作; 根據情況申請加中國處理快3工作左右我八戒知識產權辦理月間 我參考資料:軟件著作權登記所需資料 軟件著作權登記申請表 軟件源代碼(前各2000行) 軟件操作說明書或軟件設計說明書 申請身份證明(營業執照或身份證
···································^^····································
軟件著作權登記30天
·······································································
集合!投票啦!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有獎征文活動
投票開始啦!
投票時間
12月2日 —12月8日
投票鏈接
掃描下方二維碼
登錄進入投票系統
請投第28篇
(倒數第9篇)
《一站式線上訴訟服務,全業務網上辦理——山東臨沂蘭山法院智慧法院建設工作掠影》
內容詳情
智慧前言
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人民法院不斷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堅持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服務司法改革的重要支撐,服務人民司法需求、服務法官辦案、服務司法管理,推動了新時代法院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截至目前,蘭山法院共11項自主開發的應用軟件取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軟件著作權證書,信息化基礎建設和軟件應用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法院前列,為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是臨沂市中心城區,民營經濟活躍,商貿物流發達,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民商事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蘭山法院立案數量近三年年均增長25%,2018年收案44543件,結案40545件;2019年截至11月20日,收案42275件,結案35594件。
供職于臨沂市某律所的張律師回憶,之前為了盡快在蘭山法院立案,他和同行經常一大早就搬著小馬扎去排隊。讓張律師沒想到的是,這個問題真的很快就解決了。蘭山法院創新“互聯網+立案”模式,自主研發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網上立案平臺“蘭山法院公共服務網”,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司法便利,省去了來回跑法院立案的麻煩。這是蘭山法院打造“服務型”法院的一個典型舉措。通過網上立案平臺,訴訟群眾可以利用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閱卷等功能,實現一站式線上訴訟服務。通過該網站,訴訟群眾隨時隨地申請立案,線上審核通過后即生成電子卷宗,同步導入案件管理系統,并與訴調對接、審判云平臺、保全、送達等系統無縫銜接。案件辦理過程中,各類訴訟文書隨案生成,當事人可憑“案件查詢碼”隨時隨地查閱電子卷宗、了解案件進程。目前,該平臺可每日審核立案約400件,立案大廳人滿為患的現象消失。
2019年以來,蘭山法院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全面提升審執質效,努力推進信息服務智能化,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為審判執行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輔助辦案支持。
在立案環節,蘭山法院實現自動化替代人工,借助OCR識別等技術,自動提取卷宗要素,快速完成立案登記。開庭環節,借助智能語音助手、庭審語音識別等功能進行法庭記錄,運用“隨講隨翻”實現批量質證,通過電子簽章技術采集當事人簽名,整個庭審效率提升50%以上。文書制作環節,運用圖文識別等技術,實現法律文書“左看右寫”,系統同時具備文書自動生成功能。
實現智能化輔助人腦,蘭山法院建立智能審判輔助系統,通過司法信息化,挖掘司法大數據,匹配推送案件相關信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同案不同判,強化了在全院范圍內形成統一的司法裁判標準,確保了公正的全面實現。
啟用文書制作、辦案助手、裁判文書庫、法律法規、量刑建議等辦案輔助模塊,蘭山法院形成審判服務平臺。目前已基本實現程序性文書100%自動生成,類型化案件判決書的自動生成完整度接近90%。
利用移動化打破辦案局限,蘭山法院推出掌上法院、移動協同、音視頻留痕、送達助手等應用程序,實現移動辦公辦案,能大幅度縮短個案的審理周期。
“將智慧法院的建設成果與審判、執行工作的內在規律緊密結合,很可能帶來司法體制的另一場自我革命。司法改革與信息化、智能化浪潮相互推動形成的合力,也將是完成法治中國建設任務的重要手段。”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亞新說。蘭山法院也將繼續努力推進信息服務智能化,不斷提高全員審判執行效率。
為充分利用人民法院信息化海量數據記錄信息,蘭山法院打造了“全程留痕平臺”。融合審判、執行和信訪等核心應用系統的網絡數據及豐富的案例資源,以“案件”為核心,以人民法院各類“審執業務”為主線,以“法官”為驅動,將業務活動涉及的四大關鍵要素(時間、人、事件、過程)定義為“痕跡信息”,并以“人、事件”為關聯依據,建設一套縱向覆蓋各級法院、橫向覆蓋各類應用系統的“全程留痕平臺”。
通過該平臺,當事人在法院的全部業務行為均被收集記錄,實現痕跡信息的全面采集、梳理、關聯和流轉,從而為“人和業務活動”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務。同時,“審判云平臺”實時生成收結案數、結案率、調撤率等指標,為全體法官描繪“業務畫像”,切實將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和留痕記錄信息服務于司法管理。
同時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蘭山法院推進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審判結果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執行過程公開,變過去的“要我公開”為“我要公開”。隨著網上立案系統的完善和全流程網上辦案工作的推進,當事人憑借案件識別碼,可隨時了解案件的立案、分案、審理、結案等信息。通過審判流程短信提醒,當事人可以隨時了解案件的各類進展情況。2019年截至11月20日,蘭山法院共通過互聯網向公眾直播庭審4915件,錄播7091件,裁判文書網上公布19623份。同時,為解決原有委托評估鑒定、網絡司法拍賣管理效率低下、程序不規范、監督制約不夠的問題,蘭山法院上線運行評估鑒定拍賣系統,成為山東省首家網絡拍賣過億元的法院。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蘭山法院“全業務網上辦理”,堅持司法規律、體制改革與技術變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審判、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不僅限于建設一些網絡設施、應用一批業務系統、提供幾種智能服務,更是對審判觀念、工作流程和人員管理模式的重大探索與再造,形成了具有蘭山特色的、嶄新的可復制、易推廣的信息化建設工作經驗,為新時期探索智慧法院建設提供了可行思路和現實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