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軟件測試真的干到35就干不動了嗎? 高新雙軟認定申請條件?

    35歲干不動,只是借口而已。 能干的,依然能夠很好的在這個行業發展,干不了的,注定會被一浪比一浪高的后浪,拍死在沙灘上。 如果你到了這個年齡,還沒有到 高級測試開發工程師或...

    軟件測試真的干到35就干不動了嗎?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35歲干不動,只是借口而已。

    能干的,依然能夠很好的在這個行業發展,干不了的,注定會被一浪比一浪高的后浪,拍死在沙灘上。

    如果你到了這個年齡,還沒有到高級測試開發工程師或者架構師的級別,那么真的是不好干了。

    如果你是30+的年齡,可能還不會那么明顯,但是35+,你會面臨另外一個層次的競爭。

    簡單來說,就是年齡上去了,但是能力沒有上去。

    你不是具備10年工作經驗的測試工程師,你只不過是一年的工作經驗用了10年。

    qrcode.testing-studio.com

    這種是最無奈的。如果是這樣,企業倒不如去招一個2-3年經驗的人,年輕,抗造。

    前一段時間我也在朋友圈放出過幾個職位,螞蟻金服、獵豹等,35+的人是他們最喜歡的,但是要求能力一定要匹配到。待遇人家直接給夠,年薪百萬,就看你的能力行不行。35+的人,具備CI/CD能力、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懂測試開發,懂測試運維,懂代碼的,真的是挺難招的。說實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幫他們找到合適的人。所以如果你擔心35+的年齡,那說明你的能力和你的年齡并不匹配,很直觀。

    目前整個行業的趨勢,隨著持續集成、持續交付、Devops的流行,特別是大的公司,都是只招測試開發,把大量的手工測試外包出去。同時測試和開發以及運維之間的“墻”,也在逐漸打破。你如你聽到的測試開發(加入左移,研發階段的質量保證;右移,發布后的質量監控)、測試運維,以及很多公司直接讓開發來去做測試的工作。

    下面談談不同level的測試工程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第一個:我們稱之為測試員/測試工程師

    直白一點說,就是干苦力活的。對標過來就是百度的T3、T4,阿里的P5,騰訊的T1-T2。主要的工作就是需求分析,測試方案,測試策略,測試執行,都是業務測試。當然你能夠掌握某些領域知識,比如你是測無人車的,無人車的業務是什么,我測AI,AI是什么,我去測大數據,大數據是什么,測的是電商,電商系統的架構是什么,業務知識是要懂的。再一個是帶外包團隊,可能會有一部分的外包團隊交給這一部分人去帶。主要是也就是管理這些基礎的業務測試工作。

    第二個:測試開發工程師

    現在第一個level是不怎么招了,多數都是從第二個level開始招。一旦提測試開發,就一定要求你懂研發,懂測試,并且有一定的深入工作的能力。從這個level開始要求你的編程能力了,Java、Python、shell、SQL,這是最基礎的,然后是業務測試。

    這部分人仍然會負責一部分的業務測試的工作。老大會根據你的能力,給你安排一個比例。你能力很強,80%做技術,20%做業務,如果你能力不強,那就80%做業務,20%參與一部分技術。如果你的技術太low了,那就100%的全部做業務測試。所以這個時候會根據你的能力進行合理的時間劃分。這里面的要求就比剛才突然間就拔高了,客戶端的UI測試,服務端的接口測試,性能測試,基本上都屬于這個范疇。

    面試的時候,性能與非功能測試,可能不會做一個主面試點,主要還是在自動化和編程能力。也就是目前大家出去找工作,你們最容易被卡的這一關。所以在這個level里面,也是干活的,也就是既做業務測試,也做技術上的改造,以及去寫一些自動化,但是仍然是偏重于業務的。

    第三個:高級測試開發工程師/測試架構師

    那么到這個level,業務測試已經非常少,甚至完全沒有了,這個時候更多的是負責整個團隊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體系,白盒測試體系,測試工具與測試平臺的開發,再一個是質量監控,還有一個質量管理。通常一個團隊里面,會有一個測試的管理,加上1-2個高級的測試開發工程師,或者叫測試專家也行。他會搭建起整個的持續集成系統。持續集成、白盒測試、以及一些平臺的開發,主要會交給這些人負責。然后他會帶2-3個測試開發工程師,這些測試開發工程師一邊跟著他去學習,一邊去做業務。然后剩下的活兒,交給外包公司或者校招的人去做。

    qrcode.testing-studio.com

    因此,在目前的行業形勢和技術發展趨勢下,如果你是測試在職,但是還沒有到年齡的瓶頸,我給你幾條建議:

    一、避免去外包公司

    基于行業影響,企業需要降低成本,會更傾向于使用外包。大公司使用外包的結果就是外包市場會進一步發展,這些發展會進一步推動企業裁員的進程。如果外包能夠搞定很多事情,外包的價格又比較低,很明顯很多低級的工作會更傾向于使用外包的。

    外包公司的本質是通過提供廉價勞動力賺取剪刀差的一種公司。你拿到的收入,已經被扣除了一部分了。所以你進入這樣的公司,既沒有辦法接觸到業務核心,公司也不會提供很好的培訓,也沒有很好的經驗積累,也沒有進入更深的測試實踐,所以在這里面的成長會面臨發展困境。

    如果你現在在外包公司,建議你待個一年兩年就立馬要走,千萬不要留的太久,不然將來會面臨很大的發展問題。哪怕短時間內給的薪資比較高,但是一定要記住著這不是你最終的歸宿。

    二、提升核心競爭力

    技術能力:編程能力,自動化能力,架構能力。

    首先說編程能力,你在測試行業混,Python和Java,這是兩門基礎要學的語言。這兩個你學會了,任何一家公司的要求都是可以匹配的。如果你想做的更好,你可去接觸一下go語言。多數公司即使要求你會一門新語言,也會先看你會不會Python或者Java。

    第二個指標是自動化,自動化能力衡量的是你在這個領域里面是否有很強的生產力,作為一個測試工程師,最關鍵的是UI的自動化,接口的自動化,以及持續集成,持續交付。這幾個是你核心能力。其中UI自動化,接口自動化以及持續集成,是測試工程師的基礎能力。再往上走,那就是持續交付,Devops,一些白盒能力,測試的監控能力,更多的能力往研發和運維去深入,所以架構能力在這里是很重要的考核的指標。

    領域知識:架構能力,業務領域,數據意識

    軟實力:溝通,管理

    三、職業選擇

    首選名企,大廠,一線城市

    別問為什么

    四、學歷建設(學歷建設是長期的事情)

    非本科的需要注意提升學歷

    本科以上的同學注重能力和履歷

    總體來說,別抱怨,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目前測試行業的缺口,在測試開發,好好努力!

    qrcode.testing-studio.com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www.zhihu.com/video/1150440334289887232


    福利福利:

    初級測試到高級測試開發捷徑分享

    史上最全軟件測試資料文檔下載

    一線名企大廠內推流程+資格+渠道

    推薦閱讀:

    加入圈子:軟件測試開發成長之路

    更多技術干貨敬請關注霍格沃茲測試學院官方知乎機構號:測吧 @測吧

    測試開發是什么?為什么現在那么多公司都要招聘測試開發?

    軟件測試的崗位會越來越少嗎?

    軟件測試真的干到35就干不動了嗎?

    二十五歲零基礎轉行做軟件測試怎么樣?

    測吧:軟件測試如何獲得高薪?測吧:輕松掌握 Linux 文本處理三劍客:grep、awk 和 sed 實戰演練

    ···································^^····································


    這個問題沒必要BB一長串廢話了,我來直接點。只要你不斷地學習新技術,技術OK,只要你想你就可以一直做。但是對于那些實際上連軟件測試的門都沒入,只會點點點的小點點們,平時還不思進取,溫水煮青蛙,用不了多久就被淘汰出局了。很多人把這個問題的因果搞反了,以為是行業把他淘汰了,或者覺得是自己時運不濟碰到公司裁員,然后怨天尤人去怪職業沒前景,實際上就是自己技術太爛,僅此而已!

    是不是聽了這話很扎心?

    那再說句更扎心的吧,再搞不清楚因果和武裝自己,你們連35歲都熬不到就會被裁員。在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

    ···································^^····································


    無論是是什么技術崗位,都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才能面對職場激烈的競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針對題主的疑問和提問說明文字,我認為本題目要拆出3個問題,才能將這個問題闡述清楚:

    問題1:為什么會有開發人員(程序員)35歲危機呢?
    拆題2:軟件測試有35歲危機嗎?那首先要清楚測試和開發在工作中有哪些不一樣。
    拆題3:為避免35歲危機,測試人員需要做些什么準備工作?

    一、為什么開發人員會有35歲危機?

    開發人員為什么會有35歲危機,其實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1、企業方的需求,程序員淘汰率高才能最劃算

    思考一個問題:

    公司做一款新產品的時候可能需要一百個程序員來開發,但是做完了以后平時只需要五個程序員來維護就夠了。那剩下的九十五個程序員怎么辦?

    解決方法1:

    互聯網中大型公司:安排開發其他項目

    開發人員完成了一個項目的開發后,公司為避免人員閑置,往往會布置開發人員做其他項目的開發。

    而這個項目,往往和之前開發的產品不是同一個類型。比如開發人員開發出了網站,公司是不會白白養著,往往會要求去開發OA、財務軟件、通訊軟件,手機APP…每種產品的業務邏輯不一樣,導致開發經驗的可移植性就較差,就需要留給開發人員足夠的學習時間。

    確是不如直接找有相關項目經驗的開發人員性價比更高。

    解決方法2:

    互聯網小公司:95人全部開掉。

    很多互聯網小公司其實就指著幾個項目吃飯,一個項目完了以后未必還能有開發下一個的機會,說不定找不到投資明天就倒閉了。

    另外即使到時候又需要人了,直接招新人不香嗎?永遠會有新的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他們可能沒什么經驗,可能技術一般,但是他們要的錢少,身體好,能熬夜,聽話,好忽悠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排除掉感情因素,你也會用這種性價比高的新零件換掉舊零件。

    2、程序員工作本身存在折磨,年齡大真扛不住

    這個折磨不是說寫代碼,覺得寫代碼是折磨的人干不了這一行。

    這里說的是來自同事和需求方的折磨。

    寫代碼對程序員來說不難,難的是需求方的需求變來變去,一開始說要A,代碼寫到一半說要B,又得重新寫,寫了一大半又說要添加個C功能,但這個C功能必須底層就寫好,不能寫一半再加,這時候又要重寫。

    最后就是整個人都被折磨瘋了。

    除了需求變來變去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經常白天被抓去開各種亂七八糟的會,然后只能晚上寫代碼,這就又造成了加班的現象。

    程序員天天加班不假,但并不是加班寫代碼,主要是白天都被抓去開會,晚上和人撕逼需求,深夜才能寫代碼。

    老這么加班,年輕還可以頂著,年紀大了還真的頂不住。


    3、互聯網行業發展快,技術更新也快,對程序員的要求還越來越高

    技術帶來先進生產力的同時,技術的迭代也是非常快的,弄不好分分鐘就被淘汰。

    不像很多傳統行業,技術的積累是逐漸穩固的,越老越吃香。

    開發人員可不一樣,他們掌握的東西如果不能快速迭代,很容易出現自己被世界淘汰。

    買數碼產品我們都知道越新越好對吧?技術也是如此【所以如果要選擇開發語言,強烈建議選擇不容淘汰,市場需求廣泛,老當益壯語言,如JAVA,Python等,這兩門語言還都可以用來干測試開發】。

    2020年,但凡能為程序員開出高薪的公司,對于程序員的篩選都是比較嚴格的,不對,已經不是比較嚴格了,是很嚴格。

    不信自己可以去網上搜搜各大公司招聘的面試問題和筆試題,自己試著答一下,看看結果。

    從來沒有白給錢的事情,高工資帶來的必然是高要求。這就意味著開發人員需要不斷的去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個人必須非常努力,努力鉆研各種新技術。

    總結:

    1、企業方的需求,程序員淘汰率高才能最劃算
    2、程序員工作本身存在折磨,年齡大真扛不住
    3、互聯網行業發展快,技術更新也快,對程序員的要求還越來越高

    所以程序員必須有足夠的危機意識。

    一方面要費腦筋去開發新產品;一方面又要去學習新的技術;一方面還得與產品經理撕逼;一方面還要白天被瑣事糾纏,只能晚上去做開發,加班深夜,用身體抗; 最后還得想辦法討好領導,爭取早日坐上技術管理不用在一線寫代碼。多重折磨之下,這個頭發肯定是留不住的。

    在35歲這個年紀,往往又有家庭和孩子,精力不能和年輕時一樣,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所以在職場的競爭力就開始下降。所以就有了35歲危機這一說。

    對于程序員而言,不只是所謂的35歲,更是要時刻警醒自己要做架構,研究算法,轉管理。



    二、軟件測試有35歲危機呢?先看下測試和開發在工作中有哪些不一樣

    區別1、項目開發時,需要100個開發人員,項目研發結束后,只需要5個開發人員維護 ,開發的需求在開發前后有著劇烈的變化。但中國當前測試和開發之比,常常在1:8到1:10之間,不可能像開發一樣,對人員的需求存在著如此劇烈變化。因此相對來說,測試工作的穩定性要遠高于開發。

    區別2、開發人員在工作中,會被多變的需求折磨瘋了,所以我們在網上會經常看到產品經理和開相互撕逼的段子和故事。但軟件測試是對已經開發好的產品進行測試,不會受到多變的需求方折磨。


    區別3、開發經常白天被抓去開各種亂七八糟的會,然后只能晚上寫代碼。測試也可能會白天被抓去開各種會。但除非項目上線沖刺階段,需要開發寫完代碼后立即測試需要加班,比開發走的更晚。但一般情況下,開發晚上寫完代碼,測試白天測試一樣來得及。加班程度遠不如開發。

    區別4、開發語言技術更迭非常快,開發需為了不被淘汰,需要不停的去學習新的技術,個人壓力非常大。而反觀測試行業,無論你的產品是什么類型,測試的流程和模塊是大體差不多的【功能測試,接口測試,UI測試,性能測試…】,而且測試技術的更新是遠遠趕不上開發的。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測試當前項目所走過的每一個坑,都會成為測試下一個項目的經驗和教訓。測試很類似于傳統行業,技術的積累是逐漸穩固的,反倒會越老越吃香。



    總結:所以開發人員有35歲危機這么一說,但是對于測試人員,不能說沒有35歲危機,但危機程度要比開發人員要好很多。

    所以有人說軟件測試工程師和醫生一樣,是最不需要用“青春”來保證的職業。而是隨著項目經驗的不斷增長和對行業背景的深入了解,會越老越吃香,就像老中醫。

    三、為避免35歲危機,做為測試工程師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35歲危機,雖然測試比開發弱很多,但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做任何準備。因為無論是是什么技術崗位,都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才能面對職場激烈的競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隨著年齡的變大,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是隨之改變的,比如:對于剛踏入職場的初級軟件測試工程師,用人單位的要求更多是能獨立完成測試測試任務的執行即可,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就要求軟件測試工程師具備項目風險評估,團隊管理, 協調資源等等能力。所以需要我們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路徑(狠狠點擊放大下圖):

    軟件測試也是技術崗位,雖然不如開發更迭速度那么快,但是測試技術也會有技術更新。比如幾年前,會功能測試就能找到好工作但是到今天不懂自動化測試就很難找到好工作。如果想薪資更高,還要去學習性能測試,測試開發。

    若你不是在機關工作,當你覺得自己過的很舒服的時候,注意,你離被開除就不遠了。

    時刻逼自己過的不舒服的測試,才是一個好測試。

    -----------------------------------------------------------------

    如果你想避免測試職業危機,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但是苦于沒有資源,在此,特意給大家準備了一份13G的超實用干貨學習資源,涉及的內容非常全面,涵蓋功能測試、接口測試、UI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

    包括軟件測試學習路線圖,黑馬50多天的上課視頻、16個突擊實戰項目,80余個軟件測試用軟件,37份測試文檔,70個軟件測試相關問題,40篇測試經驗級文章,上千份測試真題分享,還有2020軟件測試面試寶典,還有軟件測試求職的各類精選簡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0軟件測試學習路線圖,內附視頻教程+自學路線+工具+面試篇-黑馬程序員技術交流社區


    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點個贊收個藏,給作者一個鼓勵。也方便你下次能夠快速查找。

    ···································^^····································


    軟件測試與其他軟件相關崗位一樣,分為不同的工種不同的崗位,一般情況下,做3-4年軟件測試工作后,基本上可以達到一個中高級的水平,這時就需要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了。評估下自己更適合走哪條晉升路線,是管理?還是技術專家還是咨詢顧問?但無論走哪條路線,都需要我們的不斷學習。軟件測試常見的規劃路線如下:

    1.測試管理

    測試管理其實不單單是在管理能力的提升 ,同時對技術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同時測試越往上跟其他崗位也一樣,需要考慮的問題角度要上升,眼光開闊,同時對于公司的決策也需要有同步的提升。若想從事管理方面的,可以從一開始就培養自己的這種能力,平時Get到的新技能、或是自己了解到的行業技術動向都可以跟同事交流,如果公司有新人進來,可以主動提出負責帶領新人,不僅把自己所學鞏固了,同時也鍛煉了溝通、表達能力。

    2.測試專家

    可以選擇一個方向來深入,但需要其他方向也相對精通。比如可以選擇安全、滲透測試,可以選擇性能測試,自動化測試等等,為企業服務的同時,也可以自己寫一些比較通用的測試工具,從而擴大影響力,再者如果關于寫文章的話可以推送到一些專業的測試論壇,久而久之,自己在某個測試方向會越來越游刃有余。但需要保持時刻學習的能力。

    3.QA

    QA(QUALITY ASSURANCE,中文意思是“質量保證”,其在ISO8402:1994中的定義是“為了提供足夠的信任表明實體能夠滿足質量要求,而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實施并根據需要進行證實的全部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活動”。負責ISO9000標準所要求的有關質量保證的職能,擔任這類工作的人員就叫做QA人員 。對于專業的技能要求比較高,需要有深厚的理論體系

    4.測試培訓

    目前國內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測試培訓機構,線上培訓也隨之興起,給一些已經參加工作想轉行的同學更多機會,但相較于開發培訓還是不充分。對于在企業中擔任主導測試職位或熟悉整個項目流程者來說,如果自己本身也具有演講能力,可以把自己在實踐工作中所學的整理成自己獨有的一套系統或案例。一些培訓機構會邀請企業人員來講解實戰流程。目前好的講師按日薪計算, 也是非常不錯的方向。

    5.測試創業

    接上述4中,當自己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后,可以建立一個小Team,經常交流。(當然,Team中并非都是技術方向的)待時機成熟時,可以自己創建測試培訓機構。身邊這樣的例子也很多 ,講師出來自己創業,也是不錯的選擇。

    #軟件測試#

    測試工程師的職業發展方向和層級大致分為:技術路線(初級測試工程師-中級測試工程師-高級測試工程師)、管理路線(測試組長-測試經理-測試總監)、講師路線(初級講師-中級講師-高級講師)和其它路線(比如寫書、轉開發、需求、售前或售后等角色)。前兩條路線對于35歲以上的人來說,如果要考慮換工作的人就得慎重了,最好別裸辭,先找到下家了再去辭職,不然可能會有空檔期。國內好多企業的HR甚至領導通常不喜歡招聘35歲以上的人,究其原因無外乎如下幾點:1.長久養成的工作習慣可塑性差;2.工作年限長薪資高(同樣的薪資可以招兩三個年輕的);3.家庭或身體的原因不能勝任高強度的工作;4.其它原因。這種現象在國內目前比較常見(國外反之),但殊不知:年齡越大通常意味著經驗和技術越好越豐富,可以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效率也高;年齡越大通常越少棱角,頗具包容心,更容易融入團隊;年齡越大越具備責任心和家庭意識,越重視眼前的工作,穩定性越好;年齡越大越。。。。。。這些都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看到的35歲人以上的特質。大的國內行業現狀,你我些許力量暫時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在年輕的時候就不斷增強自己各方便的技術能力,來適應這個崇尚技術的社會。比如手工測試轉會開發的全棧測試、考取一些資質證書(PMP、RDPM和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等)、寫書或者做講師等。測試講師作為第三種職業發展方向,其實也是很不錯的,可以長久且持續發展,職業生命周期遠遠長于其它職業發展方向,因為在這個行業干的越久往往意味著經驗越豐富,教育行業就非常看重和需要經驗豐富的講師,尤其全棧測試講師,只要眼不花、腿站的穩,干到60歲也不是問題。其它行業理論上其實也應該是這樣的,作為測試從業者的我們,沒必要去過分擔心年齡上的問題,只有時刻不斷的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自學或者培訓)才是上上之策,以不變應萬變,未來也許環境可期呢!

    ·······································································

    高新雙軟認定申請條件?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現在有很多高新企業都想辦理雙軟認證,因為申請雙軟認證可以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雙軟認證在軟件行業協會辦理審批不過審核比較嚴格,建議您去搜一下【漢唐雙軟認證】去咨詢下,網站里有很多的專業的信息還有案例。我這有一份簡單的申請材料您可以先過目下。
    雙軟認證申請材料:
    1、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
    2、軟件評測報告
    3、上年度12月份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復印件各三份加蓋財務章
    4、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5、企業總人數在20人以下的須提供50%企業大專以上人員的學歷復印件;如企業全部人員超過20人,列出企業人員名單一份(包括姓名、畢業學校、學歷)
    6、上一年度12月份科研開發成本明細帳,帳頁最后一頁復印件一份并加蓋財務章;
    7、按要求提供軟件銷售發票復印件一套(3-4張)以及對應的合同復印件。

    ···································^^····································


    雙軟認證是在軟件行業協會申請辦理的,您公司必須要有自己的軟件產品,先申請軟件著作權權,這是申請雙軟認證的首要條件。我這的申請材料不是很全的您可以先看看,您去搜下【漢唐雙軟】那里的資料很全的。
    雙軟認證申請材料:
    1、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
    2、軟件評測報告
    3、上年度12月份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復印件各三份加蓋財務章
    4、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5、企業總人數在20人以下的須提供50%企業大專以上人員的學歷復印件;如企業全部人員超過20人,列出企業人員名單一份(包括姓名、畢業學校、學歷)
    6、上一年度12月份科研開發成本明細帳,帳頁最后一頁復印件一份并加蓋財務章;
    7、按要求提供軟件銷售發票復印件一套(3-4張)以及對應的合同復印件。

    ·······································································

    業務 | IPO一周報告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IPO一周報告





      一、發行審核情況  


    (一)證監會發審委審核情況

    本周,創業板上市委舉行4次審議會議,共審核了10家IPO企業,除網進科技未通過外,其余均成功過會。

    注:數據來自證監會公開信息。

    表1:本周創業板上市委首發申請審核結果

    注:數據來自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信息。

    10家首發申請企業具體情況如下:

    1.江西志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志特新材為客戶提供建筑鋁模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租賃和相應的技術指導等綜合服務,系專業從事建筑鋁模系統的綜合服務提供商。本次IPO擬募集10.78億元,用于江門志特年產鋁合金模板90萬平方米項目、湖北志特年產鋁合金模板60萬平方米建設項目、工業智能化升級技改項目、志特新材大灣區營運中心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20年(1-6月),志特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30113.34萬元、55967.34萬元、86197.06萬元、40985.6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556.13萬元、5879.22萬元、10965.14萬元、4062.81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與韓志勇及其控制的企業之間的業務獨立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情況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2.中紅普林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中紅醫療主要從事高品質丁腈手套、PVC手套等醫用及工業用一次性防護手套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本次IPO擬募集5.8億元,募集資金將用于江西中紅普林醫療制品有限公司丁腈手套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20年(1-6月),中紅醫療營業收入分別為:95115.33萬元、96753.41萬元、117081.4萬元、113552.19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434.8萬元、5546.76萬元、8525.98萬元、45847.17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2020年中期大額現金分紅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紅后利用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的必要性、近期項目投資計劃的合理性及可能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的影響、生產經營面臨的相關風險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3.上海尤安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尤安設計主要從事建筑設計業務的研發、咨詢與技術服務,聚焦于概念設計、方案設計、初步設計等建筑設計的前端各環節;并根據下游客戶需求,提供包括施工圖設計及施工配合在內的一體化建筑設計解決方案。本次IPO擬募集15.41億元,將用于設計服務網絡擴建項目、總部設計中心擴建項目、總部基地升級建設項目、總部基地升級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20年(1-6月),尤安設計營業收入分別為:48644.09萬元、72957.09萬元、85430.23萬元、40765.21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585.69萬元、17294.05萬元、24943.35萬元、10277.39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房地產企業融資監管“三條紅線”政策對公司客戶的影響及對公司持續經營產生的影響、2020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收入準則對公司收入確認的具體影響、建筑設計業務履約義務的識別及其依據、建筑設計業務按“時段法”確認收入的依據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4.江蘇網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進科技圍繞城市運行、社會治理和安全管理的核心領域,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客戶提供項目咨詢、方案設計、設備采購、軟件研發、系統集成及運營維護的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是一家專業的智慧城市IT服務商。本次IPO擬募集4.6億元,將用于智慧政務產品升級及服務體系擴建項目、智慧健康大數據平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2017年至2020年(1-3月),網進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27251.5萬元、38856.77萬元、43620.54萬元、4527.68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457.5萬元、5476.42萬元、6162.51萬元、101.31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認定理由是否充分、實際控制人所持公司的股份權屬是否清晰、報告期內公司長期應收款未計提減值準備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5.長春致遠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致遠裝備是國內重型卡車、工程車等商用車LNG供氣系統的生產商,主要從事車載LNG供氣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本次IPO擬募集8.17億元,用于年產8萬臺液化天然氣(LNG)供氣系統模塊總成智能制造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20年(1-3月),致遠裝備營業收入分別為:25149.61萬元、41100.31萬元、79744.67萬元、20872.47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868.62萬元、3890.15萬元、11988.87萬元、3134.34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資金管理內控制度的完善性及有效性、規范關聯交易方面的具體措施及有效性、接受中小股東監督方面的具體措施、收購蘇州致邦100%股權確認的商譽金額超過收購對價4倍的具體依據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6.寧波恒帥股份有限公司

    恒帥股份主要從事車用微電機及以微電機為核心組件的汽車清洗泵、清洗系統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本次IPO擬募集6.16億元,用于年產1,954萬件汽車微電機、清洗冷卻系統零部件改擴建及研發中心擴建項目、新能源汽車微電機及熱管理系統、智能感知清洗系統零部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2017年至2020年(1-6月),恒帥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30092.87萬元、32199.07萬元、33098.52萬元、12875.07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645.23萬元、6234.7萬元、6289.83萬元、2259.26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在完善法人治理方面的具體措施、未來收入的穩定性及維持市場競爭力的具體措施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7.稅友軟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稅友集團專注于財稅信息化領域的技術研究、項目開發、產品銷售和服務。為稅務機關提供稅務系統開發與運維,為納稅企業和財稅中介提供企業財稅綜合服務,客戶主要包括稅務機關、納稅企業、財稅中介。本次IPO擬募集9.12億元,用于電子稅務局系統智慧化升級改造項目、億企贏財稅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升級改造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2017年至2019年,稅友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87780.62萬元、130058.02萬元、139796.77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0117.26萬元、20826.43萬元、23530.74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虧損、2020年上半年扭虧為盈的原因及合理性、與同行業可比公司變動趨勢是否一致、新冠疫情對公司經營的影響是否具有持續性、公司的經營環境是否發生重大不利變化、與孫東海之間房屋買賣的真實性和價格的公允性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8.德才裝飾股份有限公司

    德才裝飾是綜合性建筑類企業,主營業務為建筑裝飾及房屋建筑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本次IPO擬募集7.53億元,用于建筑工業化裝飾部品部件生產項目、用于信息化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19年,德才裝飾營業收入分別為:220251.37萬元、336962.14萬元、477373.02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294.23萬元、8873.6萬元、13725.81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報告期內期初在手訂單本期結轉收入情況、各期新中標工程以及收入貢獻情況披露景觀照明工程收入快速增長的原因、2020年全年盈利預測實現的可行性、應收賬款的增長速度高于營業收入增長速度的原因、確認完工百分比所依據的內外部資料的真實性如何相互印證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9.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咨詢股份有限公司

    蕾奧規劃致力于為政府及各類開發建設主體提供精準有效并兼具操作性的建設規劃解決方案,主營業務包括規劃設計業務和工程設計業務。本次IPO擬募集4.9億元,用于規劃設計服務網絡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智能化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120年(1-6月),蕾奧規劃營業收入分別為:22629.85萬元、32976.53萬元、39628.5萬元、17328.21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377.87萬元、4339.83萬元、6210.62萬元、2235.05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申報文件中未將陳宏軍等9人認定為一致行動人的理由及依據、僅將王富海認定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合理性、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率、員工人均產值和人均利潤、綜合毛利率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合理性及可持續性、已建立的工時系統運行的有效性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10.深圳市利和興股份有限公司

    利和興專注于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移動智能終端和網絡基礎設施器件的檢測和制造領域。本次IPO擬募集5.81億元,用于智能裝備制造基地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120年(1-3月),利和興營業收入分別為:23328.07萬元、40824.34萬元、57884.31萬元、8364.37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915.94萬元、4130.84萬元、10286.05萬元、2101.28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及其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影響、與華為公司業務關系的可持續性及對公司持續經營的影響、報告期內口罩機業務對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二)科創板上市委審核情況

    2020年11月9日至11月13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召開了5次審議會議,共審核10家首發申請企業,除皓元醫藥暫緩審議外,其他均獲通過。

    表2:本周科創板上市委審核結果

    注:數據來自上交所公開信息。

    10家首發企業具體情況如下:

    1.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皓元醫藥是一家專注于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臺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本次IPO擬募集6.5億元,用于上海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生物醫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年產121.095噸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一期)、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20年(1-6月),皓元醫藥營業收入分別為:17396.67萬元、30019.51萬元、40896.9萬元、24876.12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718.26萬元、3588.01萬元、6760.97萬元、4339.87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報告期內銷售的未獲得授權并處于第三方專利期內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情況、前述產品出口是否符合主要境外進口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是否存在影響公司業務的重大不利因素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2.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研粉末專注于先進有色金屬粉體材料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銅基金屬粉體材料、微電子錫基焊粉材料和3D打印粉體材料等。本次IPO擬募集4.05億元,用于有研粉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項目、新建粉體材料基地建設項目、泰國產業基地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20年(1-6月),有研粉末營業收入分別為:164071.76萬元、179787.35萬元、171184.75萬元、73690.25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127.96萬元、3992.04萬元、4461.93萬元、1643.56萬元。

    首發反饋中,發審委就公司所處行業的市場前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以及是否存在營業收入及利潤水平持續下滑的風險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3.氣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氣派科技從事集成電路的封裝、測試業務,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內資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之一。本次IPO擬募集4.86億元,用于高密度大矩陣小型化先進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擴產項目、研發中心(擴建)建設項目。

    2017年至2020年(1-6月),氣派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9925.24萬元、37896.02萬元、41446.86萬元、22117.82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2117.82萬元、1177.31萬元、2946萬元、2490.57萬元。

    科創板上市委就公司是否面臨產品類型落后、技術整體迭代、市場競爭飽和、同質化競爭、毛利率下降等風險、核心技術人員管理、產品和工藝研發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等進行了問詢。

    4.廣東緯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緯德信息是一家電力配電網信息安全領域的技術創新型企業,主要從事智能安全設備和信息安全云平臺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基于上述產品為客戶提供信息安全整體解決方案。本次IPO擬募集4.2億元,用于新一代智能安全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信息安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2017年至2020年(1-3月),緯德信息營業收入分別為:4797.18萬元、8232.96萬元、12238.87萬元、1605.07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914.29萬元、4028.97萬元、6046.46萬元、570.36萬元。

    科創板上市委就公司收入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業務是否對國家電網政策構成依賴、是否有進入其他行業領域的技術儲備、是否存在可持續經營的重大風險、將公司定位為軟件開發企業的依據及合理性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5.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諾禾致源主要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醫學及臨床應用研究提供多層次的科研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同時自主開發創新的基因檢測醫療器械。本次IPO擬募集5.04億元,用于基因測序服務平臺擴產升級項目、基因檢測試劑研發項目、信息化和數據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20年(1-6月),諾禾致源營業收入分別為:73934.9萬元、105356.17萬元、153482.89萬元、58513.98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620.52萬元、8449.98萬元、10058.93萬元、-8049.37萬元。

    科創板上市委就公司如何在項目的管理及支出的會計核算等方面準確區分研發支出與具體業務項目的成本、未來在單分子測序技術、納米孔測序技術等方面進行技術平臺布局的具體情況、能否如預期實現全年盈利并預計全年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預計2021年度的經營狀況等進行了問詢。

    6.武漢菱電汽車電控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菱電電控是汽車動力電子控制系統提供商,主營業務包括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摩托車發動機管理系統、純電動汽車動力電子控制系統、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本次IPO擬募集5.47億元,用于菱電電控汽車動力控制系統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平臺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2017年至2020年(1-6月),菱電電控營業收入分別為:24335.67萬元、24940.35萬元、53569.48萬元、32055.89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488.64萬元、2028.22萬元、7984.69萬元、6495.76萬元。

    科創板上市委就公司2019年度較2018年度各項主要財務指標大幅波動的合理性、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在純電動及混合動力領域的研發投入及技術儲備情況、不收費的標定服務支出計入研發費用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是否存在將收費的標定服務支出計入研發費用的情形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7.新風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風光專業從事大功率電力電子節能控制技術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可以為客戶量身打造調速節能、智能控制、改善電能質量等方面的產品及解決方案。本次IPO擬募集5.9億元,用于變頻器和SVG研發升級及擴產項目、軌道交通再生制動能量吸收逆變裝置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儲能PCS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至2020年(1-6月),新風光營業收入分別為:43148.81萬元、53248.74萬元、63122.58萬元、30701.07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005.95萬元、8635.56萬元、9868.67萬元、3966.84萬元。

    科創板上市委就IGBT是否是實現產品主要功能的關鍵組成部分、核心技術如何在生產過程中實現、生產過程是否主要為系統集成、核心技術的壁壘、報告期公司銷售人員平均薪酬顯著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及當地平均收入水平的原因、壞賬準備計提是否符合相關規定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8.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愛威科技是一家主營業務為醫療臨床檢驗分析儀器及配套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本次IPO擬募集3.8億元,用于醫療檢驗設備及配套試劑耗材生產基地技術改造與產能擴建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升級與遠程運維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2017年至2020年(1-6月),愛威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3425.23萬元、15054.07萬元、18998.28萬元、7380.27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979.69萬元、2451.87萬元、4573.45萬元、638.42萬元。

    科創板上市委就公司推出的系列產品應用機器視覺與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技術的依據、公司人將機器視覺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臨床有形成分顯微鏡檢驗是否需要相應資質或其他批準、2019年新增特邀經銷商模式且多數由普通經銷商轉變而來的原因等進行了問詢。

    9.杭州柯林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柯林電氣是一家立足智能電網領域,聚焦電力物聯網建設,專業從事電氣設備健康狀態智能感知與診斷預警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電力相關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本次IPO擬募集5.13億元,用于電力設備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營運資金。

    2017年至2020年(1-6月),柯林電氣營業收入分別為:11354.2萬元、16232.99萬元、20061.54萬元、4840.74萬元,同期,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115.58萬元、6368.02萬元、8380.68萬元、1324.24萬元。

    科創板上市委就報告期內公司產品銷售集中在浙江地區的原因、向國網浙江銷售是否存在穩定性

    • 發表于 2020-11-24 12:40
    • 閱讀 ( 720 )
    • 分類:雙軟認證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