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時空的本質,一個科學家小組觀察了遙遠宇宙天體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他們的研究結果為當前認識的量子本質——即在非常微觀的尺度上呈現“泡沫”狀設定了限制。
這項研究的數據來自于多個望遠鏡,包括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地基甚高能輻射成像望遠鏡陣。在可測的長度尺度和時間尺度上,時空——即三維空間與時間的疊加——呈現出光滑性和無結構性。
然而,這卻與量子力學的某些方面不相符。為了解釋原子和亞原子粒子的物理性質,科學家們建立了高度完美的量子力學理論。在目前的理論中科學家認為時空不是光滑的,相反,它的本質是不穩定的泡沫狀,由很多不斷變化的小區域構成,在這些區域中空間和時間不再受限定,而是不斷波動的。

“為了描述時空泡沫,你可以假想正在乘坐飛機從海洋上方飛過。海洋看上去是完全光滑的,然而當飛機飛得足夠低時你可以看到海浪,再繼續低時你可以看到不斷波動的微小泡沫。”佛羅里達科學研究院的埃里克?珀爾曼說,“更進一步說,這些泡沫如此之小甚至達到了原子級別,而我們則試圖從非常高的飛機上觀察它們。”
據估計,時空泡沫的尺度是氫原子核直徑的億分之一,因此難以直接探測得到。然而,如果時空的結構是泡沫狀的,那么距離的精確測量將變得受限,因為光線所經過的大量量子泡沫的規模會波動變化。當光線經過大尺度宇宙距離時,無論采用那種時空模型,距離測量的不確定性都將以不同的速度累積。
研究人員通過觀察遙遠類星體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來檢驗時空泡沫模型。發表該研究的論文作者預測當光線傳播數十億光年時,累計產生的距離不確定性將大大降低圖片質量,導致目標物體不可觀測。根據不同的時空模型,圖像在某個特定波長下呈現不可觀測性。
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在數十億光年之外探測到類星體,這排除了一種模型——根據這種模型,光子在時空泡沫中隨機擴散,就像光線在霧中漫射一樣。費米伽馬射線望遠鏡在較短的伽馬波長探測到了類星體,地基甚高能輻射成像望遠鏡陣在更短波長也探測到類星體,這都排除了另一個模型——全息模型。
“我們觀測的數據排除了與時空泡沫理論相關的兩個不同模型,”北卡羅拉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杰克?吳說,“因此我們得出結論,認為時空并不像之前預料的那么地泡沫化。”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數據顯示,時空在氫原子核千分之一的尺度上就變得光滑起來。
(編譯:小五)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