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上一段新聞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一個荒唐的“證明你媽是你媽”的要求,讓大家想笑,又覺得受到驚嚇。如果真的遇到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別擔心,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證明你媽是你媽,就是證明你媽是你血緣關系上的親媽。這樣一分析,那去做親子鑒定就好了。
親子鑒定,就是利用醫學、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理論和技術,從子女和父母的外貌或生理機能方面,找出相似特點,分析遺傳特征,判斷是否是親生關系。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滴血認親”也是親子鑒定的一個方法,只是這種方法不太靠譜,親子關系的血液不一定能融合,而非親子關系的血液倒有可能融合。那么,還是看看靠譜的方法吧。

外貌對比
由于遺傳的原因,親子、兄弟姐妹之間的長相、膚色等一般會有相似的地方。通過外貌長相對比來確定親子關系,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方法,而且這是一種猜測,只能作為參考。
血型鑒定
血型鑒定就是根據血型的遺傳規律對親生關系的判定。所有血型系統都按照孟德爾遺傳定律由親代傳給子代。就是說,一定血型的父母所生子女,也具有相應的血型。用來鑒別親子關系的血型系統主要有ABO血型系統、MN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Ss血型系統、hp血型系統。檢驗得越多,準確率就越高。其中較為常見的ABO血型,由三個不同的基因控制,每個人都有其中的任何兩個基因,這樣組合起來就有六種基因,分別為AA、AB、AO、BB、BO、OO。分別具有其中兩種基因的父母,所生子女的血型有規律可循。比如AA和AB的父母,所生子女一般情況下只可能是AA或AB。但這些遺傳標志存在生理性、病理性變異,如A型、O型血的人受大腸桿菌感染后,B抗原可能呈陽性。因此準確性有限。還要多做幾種檢查來確定。
染色體多態性鑒定
20世紀80年代,醫學家們開創了使用染色體多態性鑒定親子關系的技術。染色體多態性又稱染色體異態性,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見的染色體形態的微小變異,比如重復或缺失等,這種多態是可以遺傳的。這就是利用染色體的“外貌”來辨別鑒定,但是這個確定過程要靠技術人員主觀判定,所以準確率不能盡如人意。
DNA鑒定
人體整個染色體系統約由30億個核苷酸構成,而且在生殖細胞形成前的互換和組合是隨機的,所以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核苷酸組成序列,這就是人的遺傳多態性。盡管有遺傳多態性的存在,但每一個人的染色體必然只能來自其父母,這就是DNA親子鑒定的理論基礎。DNA鑒定是目前被用的最多的親子關系鑒定方法。
人的血液、毛發、唾液、口腔細胞、頭骨等,都可以用于親子鑒定,十分方便。這是基于體細胞穩定性,即同一個體的血液、唾液、精液及各器官組織的DNA是一致的,并且對同一健康人來說是終身不變的。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夫妻各自提供的23條染色體,同一條染色體上同一位置的一對基因叫等位基因,一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如果檢測到某個位點的等位基因,一個與父親相同,另一個就應該與母親相同,否則就有疑問了。
利用DNA做親子鑒定,只要檢測十幾或幾十個DNA位點的基因,如果全部一樣,就可以確定親子關系,如果有3個以上的位點不同,則可排除親子關系,有一兩個位點不同,還要考慮基因突變的可能,要加做一些位點的檢測進行辨別。用DNA鑒定來否定親子關系的準確率幾近100%,肯定親子關系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9.99%。通過大量的家系調查證明,子代DNA 中所有等位核子基因帶都可以在雙親的DNA中找到,片段的傳遞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
共同的媽媽
1987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威爾遜教授和夏威夷大學的卡恩教授所領導的分子生物學小組,稱他們從不同人種的148個胎盤中提取的線粒體DNA研究結果表明,全人類的線粒體DNA,有一種高度類似的特征,其平均差異率竟然只有0.32%左右,比非洲大猩猩不同群族之間的差異還小。這個發現,使他們確定現代人類的線粒體DNA均來自大約20萬年前非洲的一位女性,她是人類各種族的共同祖母。威爾遜等人說:“我們可以將20萬年前這位幸運的女性稱為夏娃,她的世系一直延續至今。”
線粒體DNA和細胞核DNA有很多不同之處,從外形上來看,線粒體DNA是雙線環狀,不是線狀,而且在高等生物中,線粒體DNA的進化速度比細胞核DNA快5~10倍。由于線粒體是嚴格的母系遺傳,因此,線粒體夏娃的發現讓我們知道,或許我們人類都來自一位共同到的媽媽。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