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父母的語言示范,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學說普通話,努力做到發音準確、語言規范、用詞確切。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盡量節制一些口語、臟話和成人語言等,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在無形中進行效仿。
對孩子進行積極暗示及適當鼓勵: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言時,家長應投以贊許的目光,要及時熱情地給予評論和鼓勵。當孩子敘述一件事情或表達自己的想法結束后,即使孩子表達得不好,也不要表現出對他的失望,不妨多贊揚幾句,如:你剛才說得太棒了,我覺得很有趣,剛才的想法是你自己的嗎?太有說服力了等等。這些都可以對孩子形成積極的暗示,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經常給孩子念書:0-7歲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7歲以前的寶寶完全有能力同時習得多種語言,7歲后語言學習的效率開始急劇下降。在關鍵時期以前主要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和無意識的影響,最終演變成可以自如使用的語言,所以在這個時期可以多給孩子讀書,讓他們可以進行潛移默化的學習。
豐富孩子生活的內容:要讓孩子多接觸社會生活,比如節假日帶孩子上公園,逛商場、書店等等,引導孩子觀察體會,然后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講述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這樣,孩子就會在親身體驗中增進對語言的理解,同時,孩子也會情不自禁地用語言來表達內心的高興之情。
讓孩子多進行縱向比較:鼓勵孩子將自己每一次發言與上一次發言進行對比,用進步激勵孩子,增加自信,從而激發表達欲望
為孩子創造條件,多參加相關比賽和節目:參加比賽和節目能更好的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從而戰勝膽怯心理,語言表達也更加流暢了。
相信通過以上的鍛煉,每個孩子的語言能力都能得到提升的!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