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抗生素失效之后人類怎么辦?

    自20世紀20年代末人類發現青霉素以來,抗生素一直保護著人類免受病菌的侵害。但是現在抗生素的藥效在逐漸減退,準確地說是病菌在變異,越來越多的病菌具有了耐藥性,絲毫不懼抗生素。據統計,美國每年因耐藥病菌感染的人數超過200萬,其中2.3萬人死亡。科學家估計,如果任其發展,耐藥病菌(又稱超級細菌)每年將會造成全球數百萬人死亡。

    為了化解這種危機,科學家開展了多方面研究,利用納米粒子、病毒、抗菌肽,從幾個方面著手,試圖找到抑制、殺死病菌的方法。

    解除武裝:分流毒素

    科學家研究的第一種方法,就是對病菌“解除武裝”,因為有時候不一定非要殺死病菌,才能達到治病效果。

    許多病菌感染人體,靠的是它本身分泌毒素,破壞宿主細胞。比如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利斯特菌(導致炭疽病,以及制造蛇、蝎子與海葵的毒液)能產生孔洞毒素,這種毒素就是一種常見的類型,它能在人體細胞上穿孔,破壞細胞功能。

    美國加州大學科學家利用納米粒子來對付病菌所分泌的毒素。通常他們用塑料或金屬(如銀)制成納米粒子,然后從紅細胞中提取出一種隔膜,再把納米粒子包裹在隔膜里。在隔膜保護下,納米粒子進入人體后,既不會引起人體免疫反應,又能充當誘餌吸引毒素的“火力”,使毒素不攻擊正常的健康細胞。當病菌分泌的毒素消耗殆盡時,病菌也就沒有了危險性。

    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助,并且通過老鼠試驗,發現納米粒子像海綿一樣,吸收了毒素,而且沒有傷害到老鼠。在接下來一兩年里,科學家計劃開展人類臨床試驗。

    特快專遞:定點投放藥物

    第二種方法,還是利用納米粒子,不過不是繳械,而是變成了“特快專遞”。科學家試圖讓納米粒子來遞送藥物。

    一般人們服藥后,抗生素會進入血液遍布全身,這有許多副作用,甚至劑量過大時還有毒性。但是,把成千上萬藥物分子填充在單一納米粒子里,就可以實施定點投放。科學家用血小板的細胞膜制成一種膜衣,把納米粒子包裹進膜衣,從外表看就像一個微型細胞。這樣的“偽裝”會躲過人體免疫系統偵察,不會引起免疫反應。

    有些病菌進入人體后,專門吸附血小板,遮掩自己,試圖躲避免疫系統偵察。納米料子以血小板膜衣包裹后,就會吸引細菌投靠。一旦雙方吸引,就很容易粘附在一起,納米粒子趁機就會變守為攻,向病菌不斷釋放藥物。

    這種藥物作用將十分高效,并且不會因藥物總劑量增加而產生副作用。同時,這種高效還能壓制病菌的耐藥機制,因為病菌來不及產生抗性。在試驗里,老鼠感染了葡萄球菌,這種病菌對很多抗生素都產生了耐藥性,科學家正在用這種方法來治療老鼠。

    ?正面攻擊:破壞細胞結構

    第三種方法,不那么委婉,而是直接攻擊,殺死病菌。傳統抗生素大多都是這樣,抗菌肽也是這樣,而且比抗生素更有效。

    抗菌肽是一種蛋白質片斷,由相對較短的氨基酸串所構成。它本是自然界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動物)所具有的先天免疫反應物的一部分,在體內它會攻擊病原體的細胞膜,并可能大肆破壞其細胞內部結構。抗菌肽是很多病菌的“死對頭”,而且病菌很難對它們產生耐藥性。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試圖人為設計抗菌肽,他們以被囊動物(一種初級海洋動物)的抗菌肽為基礎,往里加入一些氨基酸。這樣能提升抗菌肽的治療能力,有效對抗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這些病菌都有抗生素耐藥性。改進后的抗菌肽,在老鼠身上發揮了明顯的治療效果,它能消腫,還能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統,并調動白細胞作為后援力量。

    如果試驗得到臨床證實,科學家計劃把抗菌肽制成乳霜的形式。屆時皮膚如果有傷口,或者受感染時,就可以直接涂上這種乳霜;也可以把它涂在桌子、電腦、手術器械與導管上面,防止細菌污染它們。

    時光武器:恢復致敏性

    第四種方法相當的高科技,就是利用轉基因技術使耐藥病菌“恢復”致敏性,好比時光倒流,使耐藥病菌回到從前那種對藥物敏感的狀態,這要借助它的天敵——病毒的能力。

    大約100年前,人們發現了一種病毒叫噬菌體,專門捕食細菌,非常有效。盡管后來抗生素大范圍使用,但是東歐有些地方,噬菌體仍一直在用。治療效果上,雖然暫時還沒有臨床數據證實,但許多科學家相信噬菌體與抗生素一樣有效。而且作為病毒,噬菌體還有一個優勢,它可以不斷復制自己,它需要捕食活細菌來維持自己的生存、繁殖,因此在用藥劑量上,只需少量就能殺死大量病菌。

    科學家計劃利用基因技術給噬菌體增添新能力。新型噬菌體會以特定細菌為目標,這種細菌產生了抗生素耐藥性。新型噬菌體會“吃掉”這種細菌的耐藥基因,或者殺死細菌。當耐藥病菌被“吃掉”抗藥性,就等于細菌恢復了致敏性,很容易受到抗生素的抑制。

    另外,利用噬菌體,還能破解細菌另一種抗藥能力。有些細菌會分泌一種化合物,制造生物膜保護自己,好似屏障擋住了抗生素滲透進去。噬菌體經基因改造后,也可以吃掉這層生物膜,甚至可以將自己的DNA植入細菌內部,某一時刻爆發吞噬掉細菌。總之,可以嘗試給噬菌體注入新的能力,使之成為強大的抗菌劑。

    私人訂制:發光標記病菌

    在抑制、殺滅病菌時,抗生素還有許多副作用,除了導致病菌變異產生抗藥性外,還會“致病”。傳統抗生素進入人體后,殺滅病菌時往往附帶著殺滅一些益生菌,它就像炸彈轟炸目標一樣不分青紅皂白。益生菌是體內一種有益的天然微生物,它對健康有重要作用。體內平衡的微生物環境被打破,就會給有害菌可乘之機。艱難梭菌就是一種有害菌,平時在體內沒什么危害,但是當抗生素進入人體后,它的毒素極可能引起假膜性小腸結腸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反復研究后發現,噬菌體是最理想的抗生素,可以只殺滅有害菌,就像狙擊手一樣“點殺”特定目標。科學家的方法就是對噬菌體進行技術處理,一方面可以限定它所殺滅細菌的范圍,針對目標細菌進行精確投放;另一方面,可以使其產生像螢火蟲那樣的熒光蛋白,能夠使醫生跟蹤噬菌體在體內的行蹤,向醫生提供反饋,使之確定病人被哪種細菌感染,有利于深入的對癥治療。

    綜上所述,未來即使抗生素失效了,只要這些療法技術成熟得到臨床應用,我們就不必擔心無藥可用。并且應當相信,未來肯定不僅僅靠一種方法,而是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來對抗耐藥病菌。

    • 發表于 2017-05-29 00:00
    • 閱讀 ( 95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