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間有多少次冷戰來自“我不來找你,你就不會去找我嗎” ?又有多少次委屈來自“我要提醒了那是求來的,要ta自己主動去做的才行”?明明知道人心隔肚皮,可為什么人們還是會陷入“如果你不主動找我,就算我很想跟你說話也不會主動找你”的怪圈?

為什么你不愿主動?是害怕控制權的轉移,還是已經習得性無助了?
控制權轉移
我們常說的「控制」實際上是涉及了兩個方面,一種是人們是否有意愿去控制某個事物,即控制欲;另一種則是人們認為自己能否控制某個事物,即個人控制感。
如果說「誰先主動」是場角力,那我們自身控制感的多寡對時機的選擇可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就拿我們平常偶爾隨性所致發的“騷擾短信”而言,我主動了就意味著我可以決定什么時候找你,但相對的卻決定不了你什么時候理我,給你發簡訊就得要面臨回音遙遙無期甚至石沉大海的風險,還不如把這風險扔回給你,等你主動了,我才能把控制權牢牢抓在手里。
說來有些幼稚,但這世上最不缺的不就是矯情試探和當局者迷嗎?當然,你可能會問難道沒有一往無前者能夠脫離這個魔咒嗎?有是有的,只是ta們可能會面臨另一個問題了——
習得性無助
所謂習得性無助即指因一系列失敗經驗而造成的無能為力的絕望心境。
雖然感情不是功利的你來我往,但付出多了卻總沒有回報也是會讓人心寒的。這么說吧,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一段感情里,無論如何努力、無論做了什么,對方都是無動于衷,你會怎么辦?會覺得自己不堪,沒有繼續下去的勇氣?會想要干脆放棄眼前的一切算了,越來越絕望?
如果「你不主動找我,就算我很想跟你說話也不會主動找你」是果,那恐怕前面的因則是一次次主動后的敷衍了事、不為所動,如果你恍然發現自己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了,不妨也問問自己,你所謂的知己之交、親密愛人甚至是血濃于水的關系又能經得起幾次期望落空、失望加劇呢?

我們會害怕控制權不在自己手里,也可能從錯的人那里收獲無助,總想著要掌控事情的發展,可人心哪能由得你計算周全?真要能控制全局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如果我們習慣了對整個情境進行控制,不可避免,我們也會對事情的結果負有更多責任,這種“責任感”也讓你更加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從而增加焦慮。
#你想要一段感情朝著幸福美滿的方向走,甚至計劃好了何時行何事,對方嚴格執行了還好,若是中途出現背離你又當如何?對方才不會理你的“美好藍圖”,只會覺得你管太寬了,讓人透不過氣啊。你知道從家長手里搶回自由的感覺,那你還忍心搶別人的自由嗎?
如果我們能控制一件事情,那就意味著我們得知道將發生什么、什么時候發生,雖然我們也總在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但未來之所以叫未來,正是因著它的不確定性。
#我們的人生不是重生小說,既然沒有金手指,那你所謂的“掌控”也不過是一時的勝負之爭罷了,管得了現在但卻決定不了未來。
如果我們試圖去控制一些自己沒有能力控制的事情,那么事情更有可能會朝著不利的方向走。
#感情可控嗎?人心可控嗎?你聽了多少次“為你好”,又有幾次照做了呢?

多少人控來控去到頭卻是一手空,更多時候接受那些不能控制的現實、也將注意的焦點集中在那些能做到的事情上才是正理。
你控制不了對方的態度,但你可以掌控自己啊,可以決定什么時候用什么語氣去撩撥,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心門要有不同的方式打開;可以讓自己相信這個人值得你坦誠相待,也可以決定遇到錯的人了就得及時抽身走開……
做我們能做的,也接受我們不能的,誰先主動又有什么重要的?
33IQ,在線思維訓練平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