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你的檔案誰做主?

    眼下,又到了畢業生們涕泗橫流、依依惜別、畢業旅行的時節。每到此時,也總會有老師跳出來,嚴肅地告訴你“個人檔案非常重要,千萬別把它不當回事”、“小心你的干部身份”、“報道證一定要保管好”……諸如此類的耳提面命,讓畢業生們害怕但卻依舊糊涂著。其實不止是畢業生,即使是工作了好些年的老同志,也會因為這些問題感到頭疼。

    但究其原因,還得從中國這“歷史悠久”,但卻始終沒有“與時俱進”的人事檔案制度說起。

    【人事檔案是這么來的】

    新中國剛成立時,各級機關的檔案管理部門不(hen)健(hun)全(luan)、也沒幾個工作人員,個人檔案遺失、無人管理,甚至文件被任意銷毀的情況比比皆是。在那個時候,“蘇聯老大哥”的經驗對中國建立人事檔案管理制度產生了很大影響。

    這個影響大到什么程度呢?有學者指出,這其實是對蘇聯共產黨黨員管理辦法的“直接引進”。

    干部檔案是中國人事檔案中最重要的,1940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審干運動開始了查看文本檢查、登記表、詳細履歷、證明材料、審查結論、鑒定等材料的形式,目的是要考察“干部的品質是否純潔,和干部的工作是否分配恰當”。

    1956年,第一次全國干部檔案工作座談會舉行。在之后的十年,干部檔案基本上合理有序、頁面整潔地匯總了。工人檔案和學生檔案也初步建立起來。

    到80年代,人事檔案正本的內容統一為:履歷、自傳、鑒定與考核、學歷、政治歷史問題、入黨入團、獎懲和處分材料、任免工資離退休材料以及其他十類。基本可以代表個人“全部生活和奮斗的歷史!”

    在改革春風還沒有吹滿地時,這么一袋子紙可是非常重要的,檔案里要是有什么污點的話,可是了不得的事,因為它代表“單位組織和上級領導的監督”代表“個人全部生活和奮斗的歷史”,代表我們的“第二靈魂”。

    梁曉聲曾在《從復旦到北影》里感嘆,“它(檔案)像個影子是的,跟隨著你一輩子。你覺得自己是個好人,你努力像個好人那么生活,但它卻很可能向許多人證明你是個壞人”。媒體曾有報道,上世紀80年代初,分配體制內的大學生湯某沒被任何一個單位接收,后來的求職一直不順利,每到提檔環節就被打回來,最后才知道這都是因為檔案里兩句別人對他的負面評價。

    【人事檔案為何成了“雞肋”】

    邁入市場經濟時代,人才流動加快,個人檔案的弊端也愈發顯露。

    因為所能傳遞的有效內容越來越少,死板的內容收錄模式更無法勾勒出一個人的全貌。并且員工在入職后,檔案寄存于人才市場,很少有人會定期更新自己的檔案,以至于工作十余年,個人檔案的內容還停留在上學期間。

    檔案對于用人單位的重要性也在降低。很多單位施行招聘制,用人單位更看重個人能力,工作經驗等,一紙漂亮的簡歷,遠勝于一厚摞陳舊的檔案。

    此外,檔案管理也成了很大的問題。據2006年媒體報道,全國各級人才交流中心代保管的檔案有330萬份,其中有60多萬份的主人已失去聯系,而人才交流中心為這幾百萬人保存檔案的國有和非國有單位有員工15.4萬人之多。而隨著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增多,這個數字還有擴大的趨勢。這個行政成本,不用壹讀君來為你算了吧。

    檔案與工作的脫節,使得許多人視個人檔案為可有可無的東西,因而有的人甚至把檔案一直放在家里或者隨身攜帶,更有甚者檔案不知所蹤。在杭州人才市場人事代理的檔案中,有5年以上的沒來續辦手續,補充歸檔材料的“死檔案”有上萬件,占了杭州市人才市場人事代理檔案總量近10%。

    【“干部身份”是個啥身份?】

    由檔案牽扯出來的問題也不少,比如“報道證”、“轉正定級”……再比如壹讀君工作了好些年才知道自己曾經還有個“干部身份”。很多人為了這些“證”、“級”“身份”大費周折。但真的如傳言那般,它們對我們很重要么?

    壹讀君以“干部身份”來舉例。按照我國現行人事管理政策,只要是國家統一招收的全日制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執行一年見習期考核合格辦理轉正定級手續后,就具備了干部身份。如果在兩年擇業期內沒有辦理相關手續,指標自動作廢。

    從名字就不難看出,它也是一個時代產物。中國原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對人員分三種身份:農民、工人、干部。在那時,大學生確實被劃入到干部身份中。也就是說你已經比普通的勞動人民高了一個level。但這種對勞動者的身份進行分割,實際上人為地制造了不公平。比如七、八十年代,有些單位甚至規定,坐火車臥鋪必須是干部身份。

    而目前,我國已經沒有所謂終身干部身份這一說法了。企業和部分事業單位廣泛實行全員聘任制,公司的薪酬制度大都是看崗位績效。整個社會也在有意淡化干部和工人身份的區別,所以,對進入企業的大學生來說,干部或工人身份已不重要。

    但是“干部身份”這頭攔路虎也會時不時跳出來咬你一下。比如要調入事業單位或者戶口要遷入北京、上海等熱門的大中城市,都需要有這樣一種“干部身份”,按照“國家干部”調動的方式才能完成,否則只能是“打工者”。還有一心想擠進體制內的莘莘學子,報考公務員或者一些事業單位、國企的招聘、錄取、調動,如果沒有“干部身份”會有一系列麻煩。

    在跳槽早已是人之常情、屢見不鮮的今天,個人的命運還會受到“干部身份”的影響,壹讀君只能呵呵了。

    【美國人怎么管理檔案這玩意兒?】

    國外也有人事檔案這個東東,只不過稱呼不一樣,但大多都是個人經歷、德才水平、工作表現等保存備查的原始記錄。

    在美國,人事檔案分成公有、私立兩個系統。各級政府機構和其他公職人員的檔案都由所在機構人事部門集中管理。比如聯邦政府公務員的檔案由“人事管理總署”負責,其他機構也都有“人力資源”或“人事辦”。退休公職人員或軍人的檔案則統一歸“國家人事文件中心”保管。企業、公司或其他私立組織的雇員也是由本單位人事部門保管。

    并且相比較人事檔案來說,信用檔案對于美國人的影響更大。該檔案不涉人品秉性,也無得失評價,只錄下信貸紀錄、支付行為等相關公開記錄。并且,較之中國檔案是機密文件,美國的信用檔案不僅個人可以查看,社會上的一些私人機構也可以索取。信用檔案記載如果出現錯誤,影響了消費者的聲譽和形象,消費者可向信用公司申訴,要求其糾正錯誤。一些檔案上的污點,也不像中國檔案那樣會跟著你一輩子,對于改過自新者,污點記載自被去除。(作者:欣悅

    • 發表于 2014-05-28 00:00
    • 閱讀 ( 82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