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你的收入,由誰決定?

    一個人的收入到底是怎么決定的?貧窮與富有是與生俱來的嗎?貧窮的人會變得富有嗎?就這些備受關注的問題而言,我們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答案。

    在我們的社會中,出身貧寒,但最終變得富有的人很多。審視那些成功者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學識、健康的體魄、冒險精神、創新意識、勤奮自律,使得這些人在生產過程中為我們的社會創造了更多的財富,這也決定了他們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

    【人力資本的投資】

    經濟學家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兩位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是人力資本理論的開創者。他們認為,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所擁有的技能和知識對于其收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可以通過在自己的身上做投資來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這種投資可以是學校的正規教育,也可以是在工廠針對新員工的崗前培訓,甚至人們遷移到一個高收入的地區也可以算是人力資本投資,也許這樣他的技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人力資本投資的具體內容包括識字能力、一般的科學知識、操作技能,也包括更好的營養,還包括開拓意識、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所有這些投資都會提升我們的生產能力,進而提高收入。對當今時代的人來說,人力資本投資的概念似乎并不新奇,甚至已經深入人心了。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開創了這個理論的經濟學家的功勞。

    當然,不同的時代對于不同技能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工業化時代對人們的專業技術要求比較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廉價的計算機和自動化裝備正在逐步替代那些常規的人類勞動。這些勞動包括圖書館的管理員、辦公室的文員所從事的文檔管理和查詢工作,甚至也包括生產線工人的工作。有時候,這些工作對于人來說并不是很容易,但對于計算機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與此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人們的團隊協作,對人的創新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受高等教育是提高上述技能的途徑之一,但是,這些技能往往在人生的早期階段就會受到父母和家庭環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贏者通吃”的游戲規則】

    人力資本理論間接地回答了我們在本節開頭所提出的問題:在當今的社會當中,收入的高低并非完全是“天注定”的,人們通過后天的努力能夠提高自身的收入。你身邊也許就有通過自身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例子。當然,收入和一個人的努力程度之間并不一定是線性的關系。體育賽事中,運動員的收入能夠清晰地說明這一點。那些激動人心的賽事往往是在能力接近的高手之間進行的。否則,比賽就會因為缺少懸念而變得索然無味。但是,比賽總有勝負,冠軍所得到的鮮花、掌聲和收入將遠遠高出那個與他能力相當卻敗下陣來的對手。

    仔細想想,這種收入決定方式是有道理的。也許那些優秀的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很大的滿足,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勝者豐厚的回報激勵著兩個能力相當的運動員使盡渾身解數努力拼搏。這個過程中,收入差距的激勵作用再明顯不過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形,包括政治上的競選、職場上的升遷、科研人員申請科研資助,都和競技場上的情形類似,那個勝出的人所得到的回報要遠高于沒有勝出的人。有時候,我們稱其為“贏者通吃”的游戲規則。

    有些人也試圖通過其他途徑來為自己及其親人攫取更多的收入,比如那些貪污公款的人。事實上,如果社會的民主法治不健全,權力得不到約束,很多人都會這么做。這也是在很多發展中國家,貪污呈蔓延之勢的原因。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為那些希望通過自身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同時提高自身收入的人,提供平等的機會,包括接受教育的機會和創業的機會。但是,在現實的社會中,不僅一個人的收入會直接受到其家庭背景的影響,決定其收入的很多個人特征與其生長環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家庭環境的潛移默化】

    比爾·蓋茨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他宣稱,死后將把其大部分的財富捐獻給社會。可是,對于像蓋茨這樣富有的人,即便是1%的財富,對于其子女來說也意味著一筆不菲的收入,足以讓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如果他們愿意,甚至可以過奢華的生活。此外,蓋茨極有可能還留給其子女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通過言傳身教,通過送他們去優質的學校,通過帶他們在全球旅行,通過讓他們認識優秀的人??

    蓋茨的努力不僅是為了他自身價值的實現,也是為了讓其子女有一個幸福的生活。只不過,他擔心的不是留給他們的財富太少,而是如何不讓巨額的財富毀了他的子女。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很多富人要向蓋茨學習。實際上,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確實在2010年造訪中國,并邀請中國最富有的50個人,提議他們簽下誓言,在自己死前把一半的個人財富用于慈善事業。

    可見,一個人的收入不僅取決于個人努力,也取決于出身。經濟學家用代際流動性來表示貧窮與富有在代際間的傳遞,具體的是用代際收入彈性系數來衡量。如果該系數是0,則意味著父輩的收入對下一代沒有任何影響;如果是1,則意味著下一代的收入分配狀況與父輩完全相同,對應著那種出身決定一切的社會。一般來說,該系數介于0和1之間,意味著那些偏離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隨著代際的更迭會出現向社會平均水平回歸的趨勢。

    澳大利亞的幾位經濟學家估計了中國城鎮地區的代際收入彈性系數。他們發現,父親和兒子的收入彈性系數為0.74,父親和女兒的收入彈性系數為0.84。母親的影響要相對小一些。這些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中國年輕一代的相對收入主要是由父母決定的。而父母的教育水平、職業、社會地位都會通過代際傳遞影響到子女的收入狀況。

    【窮人變富、富人變窮的流動性】

    另外,人們也關注更短時間段內的收入流動性問題。一個富有的人或家庭可能因為生意的失敗、健康狀況的惡化、失去高收入的工作而變得貧窮;而那些貧窮的人和家庭可能因為生意的成功、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因為中了彩票而變得富有。這一點對于年輕人來說更為重要,因為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人生閱歷的增加,他們的收入會隨之增長。一個人在一生的不同階段的收入的相關性就是我們這里所談的收入流動性問題。現有的不平等度量指標往往是利用一個時間點上不同人的收入計算的。如果我們把這種收入的流動性考慮進來,也許得到的不平等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上面的窮人變富、富人變窮的情況發生,那么我們在任何一個時點上觀察的收入差距都高估了實際的不平等。

    當然,我們也很難說不平等程度低的社會對應的福利水平就更高,因為大多數人并不希望自己的收入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認識到一個人的收入會發生變化,對于很多公共政策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以經濟適用房政策為例,它允許那些低收入的人群以低于市場的價格來購買房產。盡管初衷是好的,這個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一個家庭變得富有了,我們也很難讓他們退回其所購買的經濟適用房。(作者:邢春冰;via 《科學畫報》)

    • 發表于 2014-05-31 00:00
    • 閱讀 ( 66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