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自己的隱私成為“大數據”分析的樣本?那就要用一些“反偵察”的特殊手段。
1.在搜索引擎鍵入“如何驗孕”,如果你是男性,那么你會發現接下來的幾天里,幾乎所有網頁的推薦廣告位都被“無痛人流”占據;如果你是女性,就要忍受連續幾個月的母嬰用品推薦。所以,如果你真的需要搜索這些信息,不要使用私人電腦,也不要用自己的賬號登錄搜索引擎。




2.網站搜集用戶數據主要利用cookies,這是計算機自帶的一項功能,用于辨別用戶的身份。你可以在瀏覽器的隱私設置里選擇禁用cookies,這樣會起到一些作用,但還遠遠不夠。
3.當你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站上提到某個熟人的名字時,不要@他的賬號,可以直接輸入賬號或他的名字,這樣你的好友們都清楚地知道你說的是誰,但機器和算法就沒這么聰明。
4.在不同的社交網站使用不同的用戶名。如果你在各類社交網站的用戶名都一樣,別人可以輕易地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你的所有賬號,而對肩負著搜集大數據任務的計算機來說,找到這些賬號就更加容易。你肯定不希望自己在相親網站和視頻網站的瀏覽和搜索記錄都被詳細地分析吧?
5.即便你使用了不同的用戶名,但如果注冊不同的社交網絡時使用了相同的電子信箱,一樣會被大數據識別到,并將這個隱私透露給所有商家。
6.當你想在網絡世界中與朋友們討論熱點新聞時,學會使用鏈接,而不是直接摘錄其中的文字。如果你不嫌麻煩,在每個字中間加上空格同樣可以逃過大數據的地毯式搜索。
7.另一個逃避大數據鷹眼的方法是用截圖取代文字。雖然人類可以輕松地閱讀圖片里的文字,但對計算機來說,這還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大難題。
8.安裝防止隱私泄露的軟件,當你在網絡中輸入任何敏感詞或數據時,它會及時警告你。大數據分析要利用電腦中的cookies,像PrivacyMark和TrackerScan這樣的網絡安全工具也可以讓cookies失效。(文|肖依依;插畫|WANZE)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