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不管你說得對不合錯誤,歸正我對
杠精,一種性格堪稱怪僻,無論本身好欠好受,都毫不讓其他人好受的神奇物種。有網友稱杠精為“人道批判家、截圖小妙手、原意曲解師、文字杠上花”,其能量龐大,切入刁鉆,角度古怪,人們避而遠之。避不外的人,被杠精氣到語塞暴怒是常有的事。
抬杠本是常事,恰當抬杠是種社友誼趣,但加一“精”字,工作就不太一樣了。杠精就是這么一群人:哪有熱點哪有他,惡心你、嘲弄你、沖擊你,以此為樂。
杠精最典型的思維模式,是“不管你說得對不合錯誤,要以我說的為準”,以及“你說太陽是熱的,我偏說太陽也有幾天是涼的”“春江水暖鴨先知,你憑什么說鵝不知道”。前者是自我意識莫名爆棚,后兩者是無中生有強行匹敵。
網友們的總結毒舌而精辟:遠不雅某個渙然一新的會商,就像化糞池爆炸;近看杠精們的傾情表演,卻似一片柳綠桃紅。人與人的常識、眼界、邏輯、習慣和性格多有分歧,收集又是一個會商兩邊信息缺掉而無所忌憚的平臺,很多說話暴力也由此而生。
杠精多是哲人。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睜開了一段哲學家間的“高級杠”:莊子說魚游得真歡愉,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會知道,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惠子說我不是你當然就不知道,你原本就不是魚當然也不知道魚的歡愉。
最后莊子會意一擊:“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起頭問我‘你哪里知道魚兒的歡愉的話,就申明你很清晰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里知道的。此刻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哲人最擅迷蹤游走,通俗人也會這招。只要和對方永遠不在一個次元、統一條理上會商問題,偶然掉包概念、轉移話題,這問題就杠不完了。有人總結道:“你跟他講事理,他跟你講法制;你跟他講法制,他跟你講政治;你跟他講政治,他跟你講國情;你跟他講國情,他跟你講接軌;你跟他講接軌,他跟你講文化;你跟他講文化,他跟你講孔子;你跟他講孔子,他跟你講老子;你跟他講老子,他跟你裝孫子。”
杠精最恐怖的處所,不是抬杠自己,而是當作“精”的欲望。一般認為,杠精是表達欲過于興旺的人,而表演欲興旺的人凡是會選擇做戲精。具有杠精特質的人,在思維里的某一塊區域老是過于敏感,又剛巧因為某種反映性遺傳而熱衷說話暴力,習慣與人爭執,為杠而杠,以此獲得一種酣暢感。他們不在意是否獲得真知,只是想要一個“我贏了”的成果。
“目生網友”是杠精的初級形態,也是很多人厭惡收集目生人社交(好比新聞跟帖和貼吧)的原因。無實名,無追責,無承擔,是以進犯欲望顯得出格強烈,日常惡氣也到處可見。“對方辯友”是杠精的戰斗形態。無孔不入地找茬,步步緊逼地施壓,以及“就算我的辯題不合理,我也要說死你”的恐怖對峙。頂級“對方辯友”擁有超卓的腦力、常識量、反映速度和一顆無畏的心,這讓他們的進犯變得很難招架。看看《奇葩說》的馬薇薇、周玄毅、肖驍等人就大白了。但“對方辯友”有個好的處所,就是分場所:場上是杠精,場下未必是。可是真正的杠精,從來不挑處所,不看場所,不分時段,不挑話題。
最后,杠精就算說不外了,也要裝作沒有輸。真惹毛了別人就假裝無辜,退出疆場前還不忘來一招“較真無趣論”回馬槍:“我只是隨口說說,你這小我也太陰晦了啊,真當回事了?這么當真有啥用,又沒錢收!”
明明是你先瞎較真的吧?
拉黑,不送。
(胡志勇薦自《新周刊》)
作者:詹騰宇
      來歷:《今日文摘》2018年第17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