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的前半段看風光,后半段看清本身”,心里無美,宿世界再美也只是到此一游,能把美放在心里滋養脾性,善待方圓,溫柔度日,才是觀光的意義”。
泰山別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位于山東省中部,附屬于泰安市,橫亙于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五岳之尊、“全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前人視為“縱貫帝座”的天堂,當作為蒼生崇敬,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起頭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奠,別的有24代帝王遣官祭奠72次。
行程打算介紹:原打算路線是從家(赤峰)出發--濟南--泰安--南京--杭州--嘉興--姑蘇--無錫--青島--煙臺-(坐船)-大連--營口--錦州--回家(赤峰),歷時15天
費用開支明細:此次觀光共計十二天,行程4615公里,住宿11宿,11472元;加油490升,4010元;飯費6143元;門票,車船票及導游費合計6441元;購物破費5623元;上噴鼻開光破費1800元;過橋費2300元;零花大約1500元;總計支出39289元
泰山起點,一天門
孔子登臨處
“第一山”石碑
進入紅門就算真正進入了泰山
萬仙樓,該驗票了
過了萬仙樓,周圍景色公然如巨石刻字所言“漸入佳境”
前面到了進山后第一處主要景點——斗母宮。斗母宮古名“龍泉不雅”,建立時候無考,現存為明嘉靖年間重建。斗母宮原為道教宮不雅,至清康熙初年改為尼姑住持。
繼續往前,在三宮廟旁有很多茶攤。來泰山的人都知道,泰山有三寶:豆腐、白菜、水。茶攤賣的是泰山川和茶的綜合體,收點兒錢還算想得過,究竟結果人家又是燒開水、又是泡茶、又是介紹,沒有功績也有苦勞嘛,不像后來上山后的那些攤子,弄根塑料管滴幾滴水就要收錢。
從這里起頭直到壺天閣這段距離大要有兩公里多,之間除了一個水簏洞外幾乎沒什么較著的景點。壺天閣是一座跨路閣樓式建筑,始建于明代,原名升仙閣,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拓建后,蓋因道家稱仙境為“壺天”而得名。清嘉慶間泰安知府廷璐于閣上題聯:“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造極頂千重尚多福地。”這里最標記的景色是門洞上的一對雙柏橫生,盤結標的目的上,頗為奇偉。
壺天閣后下一個主要景點即是中天門了。這里是幾條爬山路線的交匯處,也是泰山最主要的旅游交通集散地。中天門位于黃峴嶺脊之上,海拔847米。清建兩柱單門式石坊跨路而立,額題“中天門”。
從中天門起頭就進入泰山的精髓景區了。斬云劍往海說神聊,有一座跨中溪而建的單孔拱形石橋。橋畔常有云氣滿盈,人行橋上,宛在天際,故名“云步橋”。
終于,登泰山最具挑戰性的十八盤到了。在這短短的1000多米路間,海拔要上升400余米,按照三角心猿意馬律計較角度差不多平均有24度了。很多人都已經四肢舉動并用,貨真價實是爬上去的。加倍提高難度的是,十八盤中心有一段路居然在施工,大師要走旁邊的一條底子不當作路的亂石澗蹦跳曩昔。
南天門,位于泰山十八盤的絕頂,海拔1460米,古稱“天門關”,為元朝布山道士張志純建立。整個建筑立于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門為閣樓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額題“南天門”,門側有楹聯曰“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不雅”。
南天門后,按照意境,就是天上了。泰山的天街,我感覺是最名副其實的,尤其是在此時這種迷霧重重的氣候。左手邊是各式商鋪小店,小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而右手邊,在那圍欄之外的白霧迷蒙中,倒是看不見的峭壁,仿佛真的飄于天上,無根入地。
登上玉皇頂,立于古登封臺前。此處海拔1545米,是泰山本家兒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玉皇廟始建年月無考,明當作化年間重建。本家兒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工具配殿等,殿內祀玉皇大帝銅像。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申明遠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水諸神。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