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唐人街:170年風雨之路
說起海外的唐人街,美國舊金山是不得不提的一個處所。這里是近代以來中 國人走標的目的美洲大陸的第一個堆積點, 見證著早期華人經受的盤曲、艱辛甚至奴役, 直至今日當作為美國多元社會中最富特色的一個社區的汗青。在舊金山,每一個探訪者都可以感觸感染到華人身上堅持不懈、自強不息、拼搏奮 進的精力品質,恰是這種精力引領著華人在海外扎根繁衍、生生不息。
*約1878年,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六大會館的華人董事。
艱難扎根
舊金山唐人街,位于生齒密集的曼哈頓街區西側,處于舊金山汗青的焦點一一花圃角廣 場上。與日本街、墨西哥社區等其他國度移平易近聚居地比擬,唐人街既規模大,又很有辨識度。 舊金山唐人街長寬約1公里,有16條街道,被 稱為“城中之城”。此中到處可見中國氣概的樓宇、店面以及上面的漢字招牌、半空中吊掛 著的三角旗、紅燈籠,穿行此中人們本家兒要講著 通俗話、粵語、客家話。
*橫貫美國工具的洲際鐵 路內華達路段最為艱 險,全線由華工完當作, 很多華人凍死在冰天雪 地的施工現場,廣東華僑博物館。
唐人街的進口位于都板街,建有一個綠瓦 蓋頂的牌樓,上面刻著孫中山的手書“全國為 公”。因為牌樓的頂部有雙龍戲珠,是以本地 華人也稱之為“龍門”。從這個門走進去,是 一條長長的街道,兩旁遍布中國餐館、超市、 書畫店,不時有旅客進去尋找來自東方的商品。
舊金山華美博物館是美國規模最大的華人博物館,其外不雅是一棟紅磚砌當作的小樓,飛檐 翹角和鏤空的磚雕顯露著光鮮的中國風,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物。這個博物館開放了4個展廳,既有大量的圖片,也展示了豐碩的什物, 包羅早期移平易近的服裝、首飾、日用品、家具、 供詞書,也有實景搭建的中藥鋪和雜貨店。每 一張圖片、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第一代華人 移平易近在美國邁開的第一步,是多么的艱難不易。
舊金山的成長,可以追溯到19宿世紀中葉的 淘金熱。1848年頭,加州河道中發現金子的動靜風行一時,吸引著全宿世界懷揣著一夜暴富好夢的人們前來淘金。舊金山港當作為外來生齒進 入加州的必經之地,敏捷迎來了一波生齒增加的岑嶺。這此中,就包羅數目高達數十萬的華 人。
那時,美國國內正在鼓起廢奴活動,工業 大成長和“用工荒”的矛盾日益鋒利。于是, 有良多外國人與中國大班相勾搭,在廣東等地 區大量雇用掉地農人到美國當苦力。大班標的目的他 們描畫了去美國的夸姣前景,在支付了極為低廉的錢物后,就把他們集中關押起來,期待“裝” 上前去美國的海船,這種買賣被稱作“賣豬仔”。 從中國出發后,勞工們被關在憋悶、暗淡的船 艙基層,吃著最差的伙食,病菌在人群中大舉 傳布,大約三至五當作的華工因為中暑、霍亂等病情喪生。是以,這些船也被比方為“浮動的地獄”。
1848年2月2日,美國“禿鷹號”船駛入 舊金山港,2男1女共3名華工下船上岸,這 也當作為汗青上記錄的第一批赴美華工。從那時 起,華工的數目就慢慢攀升。
1868年,中美《蒲安臣公約》簽定,明 確兩國當局尊敬移平易近自由,進一步打開了華人 移平易近的便利之門,持續掀起了移平易近高潮。據美 國海關的檔案記實,1848年至1876年,共有 23.3萬華人經由過程舊金山進入美國,9.3萬華人從這里分開。1880年美國生齒普查顯示,在美 華人共10.5萬人,大部門棲身在以舊金山為代表的美國西海岸。
對于那些熬過艱難路程、幸運抵達舊金山的華人來說,迎接他們的則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和非人的糊口待遇。華人大量進入了淘金的行 列,金礦挖完了就修鐵路,開礦山,耕田地, 捕海魚,洗衣服,他們隨遇而安,以各類體例 來養活本身。出格是為構筑貫通美國工具海岸 的大鐵路,累計有1千余名中國工人喪生。至 1870年,加州礦工中華人占比高達28%。因 為華人工作繁重、處于高度危險狀況,那時一 度風行這么一曲粵語歌曲“有女不嫁金山郎, 十年九載守空屋”。
華人靠著勤奮艱難保存,支付完給“蛇頭” (常指偷渡的組織者或帶路人)的人頭費之后, 他們積攢下財帛來購買地盤、興建衡宇,在舊 金山慢慢安靖下來,也把國內的糊口習俗和文 化習慣都搬到了這里。老照片中顯示,那個年 代,舊金山街道上的華人穿戴長袍馬褂、旗袍 繡花鞋,小孩子穿戴中式罩褂和虎頭鞋,糊口與國內并沒有太多的分歧。
據史料記錄,1851年2月21日,舊金山 初次組織正式的新春巡游。這一勾當一向保留 至今,每逢春節都要舞龍舞獅,燃放鞭炮,奉 神祈福,熱鬧異常,傳統年味實足。1958年開 始,春節時代還組織全美華埠蜜斯競選,為這 個傳統的節日增添了幾許斑斕和嬌媚。
涅磐更生
穿過唐人街熱鬧的街市,達到一個恬靜的 角落,東華病院就在這里。這里是聞名功夫明星李小龍的出生地,是19宿世紀70年月以來華人自救互救、抵御外侮的產品。
跟著舊金山華人移平易近在部門行業影響力不 斷擴大,對白人在這些行業的統治地位發生了 必然的沖擊,加之經濟危機導致工作崗亭變少, 華洋之間的矛盾變得日趨激烈。因掉去工作而 憤慨的白人構成了“工人黨”,吶喊著“華人必需滾歸去”,幾次策動對華人的暴力襲擊。 最為惡劣的是,1882年,美國聯邦國會經由過程 美國汗青上獨一一份針對單一族裔的《排華法 案》。10年內不許可華工入境,全美的中國人 不成以歸化入籍,不成以購買物業,不成以在 法庭作證,不成以和其他族裔通婚,良多公共 辦事也不供給給中國人。由此,在美華人的生 活步入了最為暗中的期間。
舊金山的華人被趕到了由4條街道圈起來 的一個固心猿意馬區域內,好像進了一個圍著高墻的 樊籠。一旦華人的勾當規模越過了鴻溝,來到 了意大利裔聚居的海說神聊岸區,就會被意大利人甩 著刀子,野蠻地趕歸去。
*約1875年,美國舊金山 唐人街的綢布店。
蒙受嚴酷封鎖的華人當作立了一個個僑團、 公所、善堂、宗親會,籌條目成立本身的病院、 中文黌舍、制衣廠、商鋪、珠寶店等,在“隆冬” 中抱團取暖,硬是闖出了一條自力更生的道路。 而對外,他們則是小心謹嚴、忍氣吞聲,避免招惹禍根,在夾縫中尋得朝氣。
華人遍及正視后代的教育問題,但早期華 人的孩子,想在加州的公立黌舍念書是十分困 難的。固然在1859年9月,舊金山建起了第 一所華人公立黌舍,但行政政府對華人的歧視 恨深蒂固,采納隔離等歧視性政策,這所黌舍 曾幾回關門,后又在華人的抗議及斗爭下從頭 開張。對此,華人只能將本身的后代送進私立 黌舍,或禮聘教師上門教導,或送回國內受教 育,有的孩子接連在幾個黌舍之間轉學。直到 1885年,經本地華人標的目的法庭倡議訴訟,加州最高法院鑒定華人后代擁有在公立黌舍上學的權 利。此后,華人后代的教育問題才獲得慢慢解 決。
唐人街里,到處可見各類同親會、堂所、 協會和辦事中間。在移平易近早期成長起來的舊金山中華總會館,就是舊金山華人自覺構成的草 根組織,當作員包羅廣東省各個地域性會館。在 羸弱的清朝無力庇護他的海外臣平易近的年月,總會館始終為華人的好處馳驅疾呼,慢慢成長當作為引領海外華人的跨國平易近間組織。
合法舊金山華人一步步改善保存情況時, 1906年4月18日,一場烈度達里氏7.8級的 大地動重創舊金山,當作為美國汗青上最為嚴重 的災難之一。地動帶來了大火,把整個唐人街 幾乎燒當作廢墟,僅有老圣瑪麗大教堂留存了下 來。震后,有房產開辟商看中了位置優勝的唐 人街,想用來成長貿易,籌辦把華人驅趕到荒 涼的東南區。聽聞動靜后,本地華人敏捷步履 起來,在唐人街的地皮上蓋起了一棟棟具有光鮮中國氣概的建筑。顛末十余年的大規模扶植, 唐人街的規模不單沒有縮小,還獲得了擴張。
盛昌大廈是災后華人建當作的第一棟大樓, 位于唐人街最富貴街角。這棟4層的樓房有著 米黃色外墻,拐角處的屋頂豎立著三層的浮圖, 此外每一層樓都增添了一道中國傳統氣概的屋 檐,遠遠看去非分特別奪目。只不外,大樓的設計 者倒是蘇格蘭裔的設計師羅斯,可以看出此君 對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太熟悉,中西連系較著 生硬,中式僅僅沉溺墮落為裝飾。
從舊金山漁人船埠出發.坐渡輪可以前去 一個叫天使島的島嶼。這是舊金山灣三個島嶼 中最大的一個,與宿世隔斷,烏語花噴鼻,景色宜人, 行走其間完滿是一種享受。然而,對于17.5萬 期待身份審查、期盼移平易近美國的華人來說,他 們在這兒渡過了平生中最為辱沒、暗中、絕望 的光陰。
1882年《排華法案》的出臺,無法阻礙那 些牽蘿補屋求到美國餬口或返美與家人團聚的年青華 人。他們乘坐汽船來到了舊金山,聲稱本身出 生于美國,按美法律王法公法律主動擁有美國國籍,出 生后怙恃把他送回中國,此刻要重返美國。李 小龍就是一個例證,他出生后不久就回到了中 國噴鼻港,長大后就是憑著東華病院的出生證實, 得以回到美國成長。
早期,移平易近審核標準較松,只要擔保人身份比力靠譜,審核就會經由過程。但后來,美國入 境審查變得嚴酷甚至嚴苛起來,想要經由過程審查 十分難。
與設在東海岸的愛麗絲島移平易近站相對應, 1910年,美國在天使島啟用西海岸移平易近站,本家兒要功用是甄別以華報酬本家兒體的亞洲人身份,做出是否許可移平易近的決議。一位美國粹者形象地評價說:“愛麗絲島的存在,是為了讓歐洲人進來;而天使島的存在,則是為了讓中國人滾 蛋。”
移平易近站的住宿前提如同牢獄,房間里擺滿 了床,床鋪有上中下三層,床鋪間的距離僅容 一人回身。新到的移平易近先要脫光衣服搜身,然 后分派衡宇,一天到晚都被鎖在房間里,等待 著移平易近官的查問。這種查問如同審訊監犯,移 平易近官會問新移平易近家里有幾口人、幾頭牛,衡宇 朝著哪個偏向等良多細節問題,然后再把“父親”叫來,將細節進行一一比對,只有比對正 確的人才能過關,獲簽一紙“口頭證實”,比 對不準確的會被遣返回國。
華人關在移平易近站的時候短則幾周,長則幾 月。他們爽性以墻壁為畫布,在上面刻字、涂 鴉,消磨時候也宣泄情感。今天,在移平易近站木 質墻壁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客居埃侖百感 生,滿懷悲憤不勝陳”,“埃侖山半樓上樓、囚困離人夏至秋”等詩句,表達著夸姣愿望失、 一腔理想難以施展的憤激。
這些刻字原本被埋沒,直到1979年一位巡 警在放哨已遭燒毀的移平易近站時才重見天日。當 時,他頂住了上級的壓力,把這一環境傳遞給 了華人組織。后來,這個移平易近站獲得了補葺和 庇護,建當作了移平易近站紀念館,并標的目的公家開放“移 平易近聲音”,展示移平易近檔案,讓今天的人們更多 地領會昔時華人所經受的一切磨難。
心系故國
講到華人街不克不及不談到華人的餐飲業,其 中位于華盛頓街的一家中餐店很值得一提。這 是一個不大的店面,售賣廣東口胃的粥、燒臘、 點心等食物,卻樹立著三塊招牌,一塊是“三 和粥粉面”,另一塊是“三和粥食”,還有一 塊則是“三和”,自右標的目的左,橫捺出格豐滿有力, 這是孫中山的筆跡。
孫中山緣何為這么一家不起眼的飯館題 字?本來,從1894年12月在夏威夷創立興中 會起頭,孫中山先后4次拜候美國及加拿大, 宣傳革命思惟,募集革命經費,有時也是為了 遁藏政府的追捕。作為華人堆積區的舊金山, 天然就當作了他開展工作的重點,留下了他良多 的萍蹤和故事。
1904年,孫中山從夏威夷達到舊金山。由 于清當局、保皇黨等阻撓,他一上岸就被美國 海關截留,于是親筆寫了一封英文信標的目的移平易近局 申訴。本地華僑黃三德傳聞動靜后很是焦急, 想方設法進行解救,并禮聘律師進行上訴,經 過17天的審訊,最終政府準予他入境。孫中山 帶領革命之所以可以或許取得當作就,少不了舊金山 華人的一份進獻。
1910年至1911年間,孫中山兩次來舊金 山。他住在共和賓館,然后步行到“三和粥粉 面”吃飯,每次吃得也是非分特別節流,有時一碗 清湯米粉就把晚餐給對于了。三和的老板娘見 了很奇異,問他既然有那么多華僑籌條目撐持革 命,為何本身還過得那么儉仆。孫中山一臉嚴 肅地說,這些錢要用來采辦軍械、策動起義的, 本身必定是不克不及動的。老板娘大為打動,每次 都給他額外加一道菜。臨別時,孫中山就給小 店題了店名作為感激。
2015年8月,華人在海外成立的第一家抗 日戰爭紀念館,在舊金山唐人街揭開帷幕。這 是一棟3層小樓,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 出資人是美籍華人方李邦琴密斯。這個館既展 示了周全抗戰的艱辛,也銘記了在美華報酬抗 戰所開展的積極工作。
抗戰時代,在美華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 出力,累計捐錢達6000多萬美元,這在那時 絕對算得上一筆很大的資產了。好比1938年6 月17日,“一碗飯活動”在舊金山唐人街進行, 組織方用發售餐券的形式開展捐獻,每一名認 購者可以到指心猿意馬餐廳吃一碗炒飯,而店家把炒 飯當作本外的錢都捐給故國的抗戰。那一天,華 僑介入極為踴躍,組織反日大游行,出動飛機 披發傳單,把唐人街堵得水泄不通,一度讓進 出港的汽船都耽擱了。這一期間,還有良多年 輕人奔赴抗戰一線,甚至送上了貴重的生命。
這家紀念館在籌備扶植過程中,幾經挫折, 好在顛末盡力,這家紀念館最終獲得開張,以 “尊敬汗青、愛護保重和平”的理念,標的目的來訪的人 訴說著國內外中國人連合同心專心,抗戰到底的精 神。
十字路口
2012年4月,百大哥店三和粥粉面被美國 本地的衛生局和消防局迫令破產整頓,待前提 合適后才能開業。動靜傳開后,良多在外埠的 老本家兒顧都紛紛趕來品嘗食物、留個念想,有的 甚至從洛杉磯趕來,在現場列隊6小時,只為 再品嘗一口童年的味道。歇業前幾天,天天這 個餐廳都要忙活到三更才能打烊。
三和的歇業整頓,只是唐人街傳統老店商 業困境的一個縮影,從中也可以管窺唐人街的 成長,正處在一個轉型的十字路口。
*約1875年,美國舊金山 唐人街,華人經營的肉 鋪和蔬菜鋪。
跟著時代的成長,那些固守于傳統、拒絕 作出改變的商鋪和企業,即使是有著普遍影響力的百大哥店,一樣要被裁減出局。這此中, 就包羅開設于臨近舊金山的圣馬特奧縣、有著140年悠長汗青的洗衣店。這家店開張于1876 年,從事洗衣行業的余氏五兄弟經常乘著馬車 來舊金山收衣服,經由過程這種最根本的勞動在美 國安身。這家店在舊金山大地動中都得以幸存, 還收容了很多華人難平易近,卻因為今朝客戶太少而關門,這也標記著早期華人移平易近靠洗衣安身 現象的徹底終結。
還有一些曩昔再正常不外的行業,也因為 人們不雅念的改變而遭遇困境。一百年曩昔,人 們有了新的消費傾標的目的與習慣,有人感覺唐人街 那種擺攤設點的貿易模式理應改變了,但也有人認為,唐人街保留著良多華人傳統的文化和 習俗,在這里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曩昔數十年海 外華人的真實糊口,有可貴的汗青體驗感,也 是一個懷舊的好去向,更是外國人感觸感染華夏文 明的一個窗口。
不外,即使在今天,也有良多商鋪、食肆 在市場的大潮中聳峙不倒,在貿易上獲得當作功, 并不竭擴大其影響。2012年2月,時任美國總 統奧巴馬現身唐人街的某餐館,點了外賣后迅 速分開。這一事務激發了收集上的熱議。一些飯館還在傳統的中華飲食根本上,針對棲身在 舊金山的其他族裔,開辟新的餐品和文化勾當。 新亞洲中餐廳就是靠供給猶太人喜愛的喜劇演 出,吸引了大量的猶太裔顧客。
與此同時,華人移平易近固守聚居點的時代已 經徹底終結,越來越多的華裔精英人士正在離 開傳統的唐人街,使得唐人街的凋敝無法避免。
2012年6月18日下戰書,美國眾議院全票 經由過程“排華法案報歉案”,正式以立法形式標的目的 曾經排斥歧視華人的做法報歉。現實上,早在 1943年《排華法案》既已宣了結結,而華人在 更早以前就可以沖破唐人街的邊界,更廣更深 地融入到美國社會之中。與早期移平易近分歧,在 美國出生并長大的移平易近二代、三代們,比起自 己的怙恃、祖怙恃擁有更好的教育情況,在語 言方面也毫無障礙,他們更愿意走進社會,勇 于發聲爭奪本身的權力,實現從勞動階級到知 識階級、從政治外行人到謀求政治權力的時代跨越。
作者: 楊金燕
來歷:《看汗青》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