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處所,就有江湖。而在手機輸入法的江湖里,也分為兩個家數。一個是九宮格輸入法,另一個則是全鍵盤輸入法。該問題的敏感水平,完全不亞于“咸甜豆腐腦”之爭。
用慣了九宮格的,無法理解用全鍵盤的怎么能精確按出想要的字母。而全鍵盤黨則認為,用九宮格都是跟不上時代的老年人。
確實,輸入法的利用習慣,布滿了年月的印記。選擇哪種輸入法,也與用戶春秋密不成分。90后的伴侶,應該都還記得將諾基亞手機藏在書桌底下盲打發信息的酣暢。而我們關于九宮格最初的記憶,也大都逗留在了學生時代。2005年前,泛博用戶利用的手機大多是外置物理鍵盤的功能機。而早期的手機設計思緒,也是將它看作是一臺便攜的德律風。所以,9個數字鍵上的字母結構,也局限在了老式的固話按鍵。
尺度的E.161鍵盤在西方宿世界,固心猿意馬德律風的數字鍵盤上自己就是有字母的,這也稱為E.161鍵盤。一起頭,這是為了便利用戶撥打帶有字母的德律風號碼。因為以前的德律風格局,凡是是由字母和數字構成的。此外,在數字鍵上加上字母也更有利于記憶。若是德律風號碼為4263-7663-269,我們只需要記憶為HANDSOME BOY即可。因為字母只是輔助記憶的助記符,最早期的E.161鍵盤甚至都沒有添加字母Q和Z。一向到1988年,這9個鍵才被26個字母填滿。
早期沒有Q和Z的E.161鍵盤
當德律風這種進口貨被引進中國時,數字鍵上的字母也被一同引進了。所以固話上的“九宮格”,才是我們最早接觸到的“九宮格”。后來,諾基亞稱霸的全國,移脫手機根基上也沿用了外置的物理鍵盤。而這也把輸入法框死在了這九個格子上。不外,那時辰公共對短信功能的效率要求也不高,有事直接打德律風。除非碰到不便利的環境,短信才派上用場。例如上課偷偷給心儀的女生發短信,又或是要糊口費欠好意思啟齒。
其實,早期的塞班機系統,已經許可用戶安裝第三方輸入法了。但那時的良多輸入法軟件,依然是在9鍵輸入法的根本長進行改良的。而良多用戶自己也不太注重手機輸入法,半斤八兩部門仍在利用手機內置的輸入法。90后一代,就是用著這些手機長大的。對他們來說,宮格輸入法的結構早已爛熟于心,閉著眼都能將物理鍵盤按出火花。即便后來智妙手機風靡,這批老的手機用戶仍是更習慣于九宮格。當習慣當作天然,90后也懶得改變,被喚作“老年人”也層見迭出。
黑莓手機
而我們對全鍵盤式的物理結構,最初印象是源于商務范實足的黑莓手機。固然黑莓與昔時的“機王”諾基亞是同時代產品,但黑莓手機始終未能在中國打下群眾根本,只在小部門用戶中風行并不竭式微。真正讓全鍵盤式的手機輸入法走標的目的公共的,仍是人手一臺的街機蘋果。而蘋果手機也憑一己之力,改變了半斤八兩部門用戶的習慣。蘋果發布的第一代智妙手機,也即iPhone2G,其內置的虛擬鍵盤便采用了全鍵盤式的虛擬輸入法。
而在這往后的7年里,蘋果系統都一向我行我素地質地只持全鍵盤輸入法,不逃獄都無法利用其他的手機輸入法。直到2013年iOS7系統上線后,蘋果手機才能自由切換九宮格和全鍵盤。此外,蘋果風行的這些年,iPhone也當作了各大手機廠商競相仿照的對象,這也培育出更多量習慣全鍵盤的用戶了。而在00后的年青一代中,則因沒有接觸過早期的手機,更輕易選擇全鍵盤輸入法。此外,他們一接觸電子產物就是電腦加手機,進修兩種鍵盤結構更是沒需要。所以說,“用9宮格都是白叟家”、“用26鍵的都傻得可愛”的對立,就是這樣形當作的。
那丟棄成見和鄙夷鏈,事實哪個輸入法更高效一些呢?理論上來說,26鍵的速度要快于9鍵。即便此刻輸入法的詞匯聯想能力和詞頻預設已經足夠壯大,但3到4個字母一個鍵位的九宮格結構,仍然會使得重碼率更高,選詞時會帶來必然的麻煩。此外,若是是中英文混打,或打純英文的環境下,9鍵輸入更是災難。例如,我們要用九宮格打出abc這三個字母時,則需要單擊“鍵2”獲得字母a,稍作擱淺再雙擊“鍵2”獲得字母b,再稍作擱淺三擊“鍵2”獲得字母c。而全鍵盤只需要敲三下,就能完當作輸入了。可是,九宮格也有全鍵盤無法對比的優勢,那就是更大的按鍵面積,這能防止誤觸。從直覺出發,九宮格在點擊精度上可能會具有凸起的優勢,在實操中更不輕易犯錯。
不外,猜想歸猜想,仍是需要實操來證實的。而查了一下資料,還真的有人做過9鍵和26鍵哪種輸入法打字更高效的嘗試。研究者找來了20名大學生自愿者,試用市道上4條目本家兒流的輸入法(均含兩種鍵式輸入法)測試輸入分歧文本時的平均用時、錯誤次數等各項指標。成果發現,輸入文本含英文和數字時,全鍵盤的用時較著比九宮格要短。但在輸入純中文時,九宮格和全鍵盤的平均用時其實相差不大。所以,在速度方面全鍵盤整體上仍是略勝于九宮格的。
分歧測試前提下文本輸入平均用時但全鍵盤黨也別歡快得太早。究竟結果論輸入法的凹凸可不止是看速度那么簡單,精確率也很主要。而用慣全鍵盤的伴侶,則更輕易翻車——錯別字多,原因是的按鍵面積其實太小了,極輕易按錯鍵導致各類尷尬景象發生。
分歧測試前提下的錯誤次數
總的來說,用戶在多種文本信息夾雜的環境下利用全鍵盤更有優勢。但在純中文輸入的環境下,九宮格才是優選。
不外,還有一些評判尺度嘗試中并沒有說起。例如,九宮格更能順應在外界干擾的環境下輸入文字。當手頭有點工作,只能騰出一只手時,九宮格較著比全鍵盤便利得多。別的,在不看手機盲打時,9宮格也比全鍵盤更駕輕就熟。26鍵太多,9鍵又太少,其實為了協調這兩種輸入法的沖突,也曾有各類分歧鍵數的輸入法呈現。例如11鍵、14鍵和17鍵等結構,城市對26個鍵位進行恰當壓縮。這樣就能既降服9宮格的高重碼率提高打字速度,又能削減全鍵盤鍵位面積太小帶來的錯字率。
14鍵手機輸入法界面并且,在智妙手機的時代,良多人都是多種輸入法混用,并不會吊死在一種輸入法上。而習慣,更能使一小我的打字效率突飛大進。所以對小我來說,日常用哪種輸入法最主要的仍是高興,不必非要爭個高下。
其實,現今手機輸入法的9宮與26鍵之爭,也頗像昔時電腦輸入法的五筆與拼音之抉。而五筆和拼音輸入法的選擇,也與用戶春秋相關,80后偏心五筆,90后鐘情拼音。
最早期計較機的輸入與輸出都是靠打孔紙帶,沒有鍵盤鍵盤的發現,其實要比計較機發現早得多。它最初源于各類打字機,與老蒼生關系更為慎密。例如在1868年,克里斯多夫·蕭爾斯設計的QWERTY鍵盤,就一向沿用至今。盡管QWERTY結構的設計之初,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因為速渡過快打字機輕易卡殼),并不合適英語文本輸入的頻率與習慣。但因為更早呈現的原因,其他的鍵盤結構再科學也沒能占領市場,QWERTY金甌無缺。
早期的打字機,采用的是QWERTY結構
但無論是計較機仍是鍵盤,都是英語宿世界成長起來的產品,其鍵盤天然按照西文思維設計,26個字母就能拼出所有單詞。但將這些新穎事物引進時,該若何給電腦輸入數以萬計的漢字,則當作了難題。在我們年青一代看來,拼音輸入法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究竟結果拼音輸入法不需特別記憶,進修當作本低也合適人的思維習慣。但“音碼”在那個年月的錯誤謬誤也很較著,那就是重碼率極高。漢字的讀音只有400多種,但卻要對應數以萬計的漢字。在沒有聯想和詞頻預設等功能的早期計較機上,必然會呈現“輸入輕易找字難”的困局。當趕上zhi、chi或shi等對應大量漢字的音節,就更是踏入了翻頁找字火化場。所以,最早期的輸入法仍是以“形碼”為本家兒流。
盡管漢字動不動就是上萬個,但漢字再多其字形(筆畫、部首和布局等)也萬變不離其宗。所以在“萬碼飛躍”的期間,基于字形的編碼輸入法才是本家兒力,此中最聞名的即是五筆字型輸入法。按照周有光師長教師的統計,在1980年月中期到1994年時代的輸入法屬于編碼輸入法。而拼音轉漢字的方式,僅僅占2%。但跟著時代的發現,人們發現五筆輸入法的錯誤謬誤也是凸起的。起首,思維是以語音的體例進行的,你在想工具時腦海中原本就會有一個聲音。若是用五筆輸入法輸入漢字字形,其實很輕易在打字過程中呈現思維的間斷。但最致命的,仍是用五筆打字還需起首記住鍵盤的字根圖, 進修當作本太高已勸退了絕大部門人。而這也導致了后來智能拼音輸入法一呈現便敏捷代替五筆的場合排場。當然,拼音輸入法可能還不是終點。將來的事,誰也說欠好。
參考資料
中國第三方手機輸入法成長研究陳述.iresearch.2014
文濤,李雪 ,李晟 ,劉曦 ,秦憲剛,顏紅艷.手機輸入法可用性評估研究[J].人類工效學.2012,18(02):27-31
QWERTY.WikipediaTelephone keypad.Wikipedia
本文由公家號【SME科技故事】(ID:SMELab)原創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