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達魯薩蘭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官方稱之為文萊和平之鄉,主要被馬來西亞包圍,特別是沙撈越州,在婆羅洲島上。該國的北面有一條南中國海的海岸線。 沙撈越是巴科國家公園的所在地。 公元前15世紀,蘇丹國覆蓋了今天菲律賓...
文萊達魯薩蘭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官方稱之為文萊和平之鄉,主要被馬來西亞包圍,特別是沙撈越州,在婆羅洲島上。該國的北面有一條南中國海的海岸線。

沙撈越是巴科國家公園的所在地。
公元前15世紀,蘇丹國覆蓋了今天菲律賓的西南部和婆羅洲島。16世紀,歐洲勢力開始接管,文萊帝國衰落,1888年失去了陸地,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伊斯蘭教是文萊的官方宗教。
由于文萊的結果被英國壓制,于是決定不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對峙也由此開始,文萊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實施國內安全法,根據這項法案,許多人仍然被逮捕。該法案于1984年獨立。

正式命名為文萊和平之家,文萊達魯薩蘭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
該國人口超過30萬,由四個區組成,即文萊和穆阿拉、貝拉特、圖通和滕布隆;所有這些區都分為兩個區,文萊西部的人口占總人口的97%,而其他3%的人口則居住在東部多山的滕布隆區文萊還聲稱擁有南沙群島、包括庫曼群島在內的其他島嶼以及沙撈越的一些領土,盡管所有這些領土都有爭議。
作為一個赤道熱帶國家,常年有大量降雨,文萊也有高濕度、高日照,這里有海港,石油出口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近一半。
大多數文萊人來自馬來語,但普遍比馬來西亞保守。該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馬來語,但許多人也會說中國人。這個國家的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蘇丹是政府和宗教的首腦。
文萊禁止公眾消費和出售酒精,盡管非穆斯林和外國人被允許攜帶有限數量的酒精,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禁止飲酒時,夜總會和酒吧就被禁止了,盡管據說有些餐館在茶壺里提供非法酒精,但該國一般認為沒有新聞自由。

陽光和高溫在文萊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