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揚的佛像是兩座巨大的佛像,刻在阿富汗的懸崖邊上。巴米揚的佛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自2003年以來就一直被列為瀕危物種,繼2001年被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實際摧毀之后。 巴米揚的佛像是兩尊雕刻在阿富汗懸崖邊...
巴米揚的佛像是兩座巨大的佛像,刻在阿富汗的懸崖邊上。巴米揚的佛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自2003年以來就一直被列為瀕危物種,繼2001年被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實際摧毀之后。

巴米揚的佛像是兩尊雕刻在阿富汗懸崖邊的巨大佛像。
巴米揚位于絲綢之路上,這條歷史上連接印度和中國與歐洲和中東的路線。直到12世紀,巴米揚一直是印度王國的一部分,并深受該國佛教文化的影響。巴米揚的山腰上點綴著一些小型的人造洞穴,幾個世紀以來,這些洞穴一直是佛教隱士的居所。這些隱士將宗教藝術雕刻在懸崖沿線的山上,但巴米揚的佛像是這些雕刻中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上,巴米揚在7世紀被一位中國朝圣者描述為一個繁忙的佛教中心,有一千多位僧侶居住在那里。

盡管佛教遍及亞洲和南亞,但佛教被認為是從印度王子的教導開始的。
巴米揚的佛像有121英尺(37米)和180英尺(55米)高。這些雕像在被摧毀之前,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站立佛像。這些雕像無論在大小還是復雜程度上都令人敬畏,其細節是用泥土和稻草灰泥制成的。整座雕像一度都被粉刷過,但即使在他們被摧毀之前,這種顏料也幾乎消失了,只剩下一小部分
巴米揚的兩尊佛像都是在6世紀早期雕刻的。它們融合了印度和希臘的藝術風格,穿著希臘式的束腰外衣,這無疑是由于亞歷山大大帝入侵該地區以及從12世紀開始引入希臘風格的結果在阿富汗,雕像開始受到攻擊,主要是征服了穆斯林統治者和軍隊。多年來,許多強硬派人士認為佛教雕像直接違反了禁止雕刻圖像的命令。盡管如此,巴米揚的佛像一次又一次地免遭破壞,甚至在其他圣地遭到掠奪的時候1999年,阿富汗毛拉頒布了一項法令,規定巴米揚的佛像將繼續得到保護。作為他的主要理由,他指出,由于該國不再有佛教人口,巴米揚的佛像不太可能成為受人尊敬的來源,因此,巴米揚的佛像不太可能受到尊敬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年里,阿富汗激進的神職人員開始全面攻擊許多形式的圖像,甚至是伊斯蘭社會傳統上接受的圖像。2001年,一項命令摧毀該國所有雕像的法令達到高潮,伊斯蘭會議組織(伊斯蘭會議組織)召開會議并發表聲明,支持保存巴米揚的佛像,正式承認塔利班政府的三個國家也是支持保留這些雕像的國家之一。
,巴米揚的佛像被炸藥炸毀,毀壞后引起了公眾的強烈抗議。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倒臺后,一些團體聯合起來認捐,為修復這些佛像提供資金修復工作已經開始,但巴米揚的佛像可能還需要很多年才能再次顯現出來。盡管巴米揚的佛像有些殘破不堪,但是,巴米揚的佛像仍然是一個令人驚奇的景象,盡管該地區現在有些動蕩,他們仍然是受歡迎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