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亞是非洲西部的一個小國,面積4.3萬平方英里(11.14萬平方公里),比田納西州稍大,與幾內亞、科特迪瓦和塞拉利昂接壤,位于西非大西洋沿岸的利比里亞曾被自由的美國奴隸殖民地。 利比里亞人在12世紀后開始在該地區永久定...
利比里亞是非洲西部的一個小國,面積4.3萬平方英里(11.14萬平方公里),比田納西州稍大,與幾內亞、科特迪瓦和塞拉利昂接壤,位于西非大西洋沿岸的利比里亞曾被自由的美國奴隸殖民地。

利比里亞人在12世紀后開始在該地區永久定居,從海岸的其他地方遷移到那里。來自加納和象牙海岸的鬃毛人在16世紀的某個時候征服了這些小部落中的許多。不久之后,瓦依人離開現在已不復存在的馬里帝國的土地,不顧馬內人的反對,開始在該地區的部分地區定居。
歐洲人在15世紀中葉與利比里亞接觸,與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有貿易往來。當奴隸貿易真正開始時,它就參與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貿易,包括奴隸。然而,這個地區并不適合貿易,在這一時期幾乎沒有建立貿易站,18世紀幾乎沒有任何貿易活動。
1822年,利比里亞作為一個自由國家建立,使其成為殖民地非洲的一個不正常的國家,是誰創造了它,唯一的目的是讓美國的自由奴隸在這里繁衍生息。ACS成員的動機各不相同,盡管出于許多原因,他們的動機完全不是仁慈的。在美國,自由奴隸被許多人視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降低了白人工人的工資,拖累了社會,并為現有的奴隸提供了一個為自由而努力的榜樣。
對利比里亞的建立和ACS的反應,從一開始就參差不齊許多人認為種族融合在美國是永遠不會發生的,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其他人認為把人從出生國運出去是不道德的,因為這個時候很多被釋放的奴隸已經在這個國家生活了好幾代了。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是對奴隸制制度和整個奴隸經濟的攻擊。盡管這些復雜的感覺,這個國家繼續擴張,創造了一個以美國為形象的社會,建造了堡壘來抵御部落的攻擊,會說英語,并與鄰國進行貿易。在許多情況下,新的利比里亞公民重新扮演了他們離開并正在重建的國家中最糟糕的一面,對他們的土著鄰居不平等,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奴役了他們。
美國的一些州開始建立自己的團體,資助那些想移居利比里亞的自由奴隸。密西西比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馬里蘭州都在該國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最終全部被吸收。
,由于破產和失去支持,ACS指示利比里亞宣布獨立符合其最大利益,美國拒絕將其視為領土利益,一些歐洲國家已開始將該殖民地視為政治問題,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但也沒有自己的國家地位。1847年,這個國家宣布獨立,并很快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
在接下來的一百年里,被解放的奴隸及其后代,即美國利比里亞人,以一黨制國家的形式統治著這個國家,對土著人行使完全的統治權盡管美國利比里亞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從未超過5%,但這造成了斷斷續續的敵意,這種敵意一直持續到1940年代改革開始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利比里亞就被美國視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國家。在戰爭期間,利比里亞是美國唯一的天然橡膠來源國,美國與其簽訂了防御協定,以保護其免受軸心國勢力的傷害。戰后,冷戰期間,美國將利比里亞視為打擊共產主義蔓延的重要基地。
在短暫的增長之后,暴力事件開始增多。1980年,一場血腥的政變改變了該國的領導層,1989年,一大批逃到象牙海岸的土著士兵返回該國,引發了利比里亞內戰。在經歷了多次暴力、嚴重的種族清洗和20多萬人喪生之后,1995年終于實現了脆弱的和平。然而,這種和平并沒有持續下去,2003年,利比里亞舉行了第二次內戰,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在利比里亞旅行是否安全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盡管戰爭的暴力似乎已經平息,開放的民主制度存在的時間不長,不足以排除新一輪種族清洗和戰爭爆發的可能性。犯罪猖獗,暴力犯罪屢見不鮮。雖然這個國家有一些迷人的歷史建筑、美麗的海灘和精致的薩波國家公園,在蒙羅維亞以外的地方旅行實在太危險了,除了最自信的旅行者以外,其他人都無法前往蒙羅維亞的大部分地區。
人們可以乘坐飛機經加納、科特迪瓦或塞拉利昂進入蒙羅維亞。幾內亞和塞拉利昂也有陸路交通工具,但這可能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