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諷時代是一個用來定義一個憤世嫉俗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極端的信仰或情緒不被認真對待或完全被忽視,通常是通過諸如黑色喜劇、諷刺、諷刺或荒誕等手段來實現的。有人認為,這種反應,特別是在西方社會,源于對在世界其他地方...
反諷時代是一個用來定義一個憤世嫉俗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極端的信仰或情緒不被認真對待或完全被忽視,通常是通過諸如黑色喜劇、諷刺、諷刺或荒誕等手段來實現的。有人認為,這種反應,特別是在西方社會,源于對在世界其他地方經歷的恐怖和混亂的極端。相反,另一些人則認為,超脫感是一種防御機制,用來應對極度脆弱的感覺。

站在一堆書后的女人
反諷的時代何時開始,以及我們是否是仍然生活在其中常常引起爭論。許多人將其與20世紀末開始的后現代主義時代聯系在一起。在《批評家的筆記本:諷刺的時代終究沒有結束》一書中,Kakutani指出,熱門電視節目《M*A*s*H,《自殺無痛》的流行就是其中之一早期的例子。最近的一個例子是邁克爾·摩爾(MichaelMoore)在9月11日之后的紀錄片《華氏9/11》的成功,該紀錄片承認了恐怖襲擊給美國人帶來的極端痛苦,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發生后不到三個星期,羅杰·羅森布拉特在《時代》雜志的文章《諷刺的時代即將結束》中預言,這些襲擊預示著一個新的、受懲罰的時代即將到來在這段時間里,悲傷和喪親之痛將帶來一種覺醒的真誠。然而,在兩年后寫的《最后的諷刺》中,佐伊·威廉姆斯指出,諷刺的時代并沒有在那個時候結束,而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正在蓬勃發展
新媒體的進步和互聯網的傳播能力似乎支持了諷刺時代進入新千年的生存。像洋蔥和滑稽或死亡這樣的網站經常模仿嚴肅的話題,如伊拉克戰爭和美國的經濟崩潰。
每日電視節目顯示,
科爾伯特報告,并且
這個小時有22分鐘,它們都是電視新聞報道,也諷刺當前話題,并且經常把嚴肅的問題和荒謬的問題混在一起,以進一步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