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壓通氣是最早的無創呼吸機之一,其概念最早于1670年提出。一般來說,已知最早的無創呼吸機,稱為身體呼吸機,1838年由約翰·達爾齊爾(John Dalziel)發明。它是一個密閉的金屬盒,病人可以坐在里面,而手動風箱產生的負壓可以緩解呼吸。1928年,菲利普·德林克(Philip Drinker)發明了第一個廣泛使用的鐵肺
肺水腫是肺部積液,可采用無創通氣治療20世紀30年代,當Alvan Barach發現持續氣道正壓(CPAP)可用于治療急性肺水腫時,非侵入性通氣應用得到了發展,從而用更靈活的系統取代了油箱,最常見的機械呼吸形式是間歇式正壓呼吸(IPPB),它是一種輔助呼吸,將空氣或氣體推入氣管,就像麻醉師使用麻醉劑一樣
鐵肺是一種從頸部延伸到下腹部的巨大機器,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用于治療呼吸問題,無創正壓通氣(NPPV)開始在夜間和白天根據需要使用,并在美國成功地治療了肌肉疾病患者。20世紀80年代,隨著鼻片的引入,出現了重大突破。在此之前,無創通氣系統要求患者在口上戴大口罩;許多患者表示對口罩的合身性感到不適,而且在公共場合戴上口罩感到不安。
無創正壓重癥監護室呼吸機將空氣或氣體混合物推入病人的氣管和肺部
對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氣腫或退行性肌肉疾病的患者,無創通氣可機械輔助呼吸。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