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是南美洲第三大國家,西臨南太平洋,與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巴西、玻利維亞和智利接壤,秘魯是亞馬遜河的發源地,比其他河流承載更多的水。亞馬遜河發源于伊基托斯,位于里約熱內盧和里約熱內盧的交界處。秘魯與玻利維亞共...
秘魯是南美洲第三大國家,西臨南太平洋,與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巴西、玻利維亞和智利接壤,秘魯是亞馬遜河的發源地,比其他河流承載更多的水。亞馬遜河發源于伊基托斯,位于里約熱內盧和里約熱內盧的交界處。秘魯與玻利維亞共享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湖泊拉戈-提提卡卡湖。

秘魯是亞馬遜河的源頭,世界第二長河。2007年夏天秘魯的人口估計為2864757人,是南美洲第五大人口。人口45%為美洲印第安人,37%是梅斯提索語(美洲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混合體),15%是白人。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和克丘亞語,印加帝國的語言。百分之八十一的人口是羅馬天主教徒。

馬丘比丘是印加人在14世紀50年代建造的,位于秘魯;秘魯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利馬,大城市區有8180000人。阿雷基帕和特魯伊吉洛分別是第二和第三大城市,人口分別為837300和725200秘魯只有不到3%的土地可用于農業生產,因此它依靠礦石、石油、木材、天然氣和魚類等自然資源為其經濟服務。紡織品和農產品,如咖啡和蘆筍,也發揮了作用,秘魯是印加帝國的發源地,在西班牙征服之前,印加帝國是南美洲和中美洲的主要文明之一。印加帝國以秘魯庫斯科為中心,由一位皇帝統治,今天以馬丘比丘城而聞名。1532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領導了西班牙的征服,秘魯獨立運動由何塞·德·圣馬丁和西蒙玻利瓦爾領導,1821年宣布秘魯脫離西班牙獨立,1824年獲得勝利。宣布之日是7月28日1821年,在秘魯被慶祝為國家獨立日。在經歷了一個動蕩的世紀(其中包括長期的獨裁統治)之后,1945年總統當選。但隨后的幾年里,包括軍事接管和政變1980年,毛主義游擊隊組織進入現場,試圖推翻秘魯政府。在隨后的20年里,將近7萬人死于這一反叛組織、另一個組織圖帕克·阿馬魯和政府之間的沖突。如果女演員卡梅隆·迪亞茲讀過一點秘魯歷史,2007年6月,她不會帶著印有毛澤東語錄的時尚手袋出現在秘魯民主回歸,到1992年9月,"光輝之路"已經成為歷史,但丑聞和其他問題繼續困擾著總統。2007年,總統是艾倫·加西亞,他也曾在1985年至1990年任職秘魯位于南美洲西部,是非洲大陸第三大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