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修女,因其與世界各地的孤兒和窮人的合作而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并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她的一生中,她負責接觸成千上萬的赤貧者的生活,這些人往往在第三世界國家的艱苦條件下工作,尤其是在印度,教...
特蕾莎修女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修女,因其與世界各地的孤兒和窮人的合作而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并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她的一生中,她負責接觸成千上萬的赤貧者的生活,這些人往往在第三世界國家的艱苦條件下工作,尤其是在印度,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于1997年9月5日去世后不久,便放棄了五年的祈福等待期,使她能夠立即踏上成為圣徒的道路。

18日,特蕾莎修女啟程前往印度。艾格妮絲·岡薩·博杰希生于1910年8月26日。她是阿爾巴尼亞裔,出身斯科普里,馬其頓。她似乎在12歲左右接受了傳道的召喚,并想在教會工作,在全世界傳播耶穌基督的愛。在愛爾蘭都柏林接受了一些訓練后,她最終在18歲離開馬其頓前往印度。1931年5月24日,她宣誓成為一名修女

教皇約翰·保羅在特蕾莎修女去世后不久就放棄了等待祝福的時間特蕾莎修女正是在印度找到了畢生的工作,在加爾各答度過了她成年后的大部分時間雖然特蕾莎修女經常到其他國家去引起人們對各種問題的關注,但印度是她的大本營。她在加爾各答的圣瑪麗高中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但很快她發現她的使命已經超出了校舍的范圍。她幾乎沒有錢,卻有強烈的幫助愿望,她為印度最窮的孩子開辦了一所露天學校。

特雷莎修女感動了印度成千上萬的人的生活特蕾莎修女最持久的影響之一,是她決定建立自己的"慈善傳教士"修道會的結果,并將個人傳播到世界各地,肩負著照顧那些其他人無法或將要關心的人的使命。這一秩序后來催生了其他運動,其中許多運動與特蕾莎修女最初的組織密切合作,幫助更多的人接觸授予特蕾莎修女的獎項數不勝數。1971年,她被授予教皇約翰二十三世和平獎。1979年,挪威委員會授予她諾貝爾和平獎,這是世界上最受認可的獎項之一。在頒獎時,委員會特別提到她與不同宗教派別的人合作的能力。晚年,她接受了人工心臟起搏器,并在去世前患有肺炎和瘧疾特蕾莎修女于2003年10月19日受福,這是成為羅馬天主教會正式承認的圣徒的第一步,教會沒有提供完成這一過程的時間表特蕾莎做了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