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萊德里克·弗朗西斯澤克·肖邦是波蘭作曲家、鋼琴大師,一生短暫卻多事之秋。他于1810年出生于波蘭,在與肺結核長期斗爭后于1849年在40歲生日前去世。他的音樂在技術上屬于浪漫主義時期,然而,他的作品更多地體現了古典主...
弗萊德里克·弗朗西斯澤克·肖邦是波蘭作曲家、鋼琴大師,一生短暫卻多事之秋。他于1810年出生于波蘭,在與肺結核長期斗爭后于1849年在40歲生日前去世。他的音樂在技術上屬于浪漫主義時期,然而,他的作品更多地體現了古典主義和巴洛克時期的作品。他最喜歡的作曲家是巴赫、貝多芬、海頓和莫扎特。然而,盡管他本人反對被稱為浪漫主義作曲家,但他還是被公認為浪漫主義作曲家

作為一個年輕的成年人,肖邦去了維也納。肖邦是個神童,有人稱他為第二個莫扎特。七歲時,他已經創作了兩首波蘭舞曲,他已經開始舉辦音樂會了。一個這么年輕的孩子在鋼琴方面如此有天賦是很重要的。他直到6歲才開始正式的課程,這表明他有驚人的天賦。在他7歲時舉辦的一場音樂會之后,有記者問他,他認為觀眾最喜歡他的表演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我的"襯衫領子"使他深受波蘭觀眾的喜愛,因為盡管他是個天才,但他還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孩子。

貝多芬是肖邦最喜愛的作曲家之一肖邦的家人搬到華沙,這樣他就可以和一些大師一起學習了他接受了很多課程,但他的技巧往往比他的老師們更出色。年輕時,他去了維也納,受到德國鋼琴家帕格尼尼(pagnini)的一次表演的啟發。在維也納時,他得知波蘭發生了一次起義,使他無法回家從巴黎回到巴黎,有超過1000人參加了葬禮,很快,他發現自己是其他偉大的作曲家和鋼琴家的朋友,比如弗朗茨·李斯特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在巴黎,他還遇到了詩人喬治·桑德,他更喜歡用她的筆名而不是她的官方頭銜杜德萬特男爵夫人肖邦對桑德的介紹導致了一段長達十年的浪漫關系,這段戀情常常風雨飄搖,當桑德寫了一篇關于一位富有的女演員照顧一位病弱王子的半自傳體小說時,他被桑德對他的描述激怒,結束了他們的關系肖邦在結束與桑德的關系后情緒低落,患上肺結核,兩年后去世,他的姐姐也在他身邊。一千多人參加了他在巴黎的葬禮,雖然他是在巴黎下葬的,但他要求這樣做他的心被埋葬在波蘭。這一要求得到了實現,他的心臟被安置在波蘭克拉科夫圣十字教堂柱子的一個甕里與同時代的人不同的是,肖邦作為一名作曲家繼續享有極大的人氣。他的所有作品都以鋼琴為特色,無論是獨奏還是伴奏。他對波蘭民樂馬祖卡的革新以及對夜曲(一種新的音樂風格)的詮釋都功不可沒今天肖邦最受歡迎的作品被認為是F小調的幻想曲,作品49,夜曲7和8,即興曲2,作品36和3,以及作品51。他的作品經常在鋼琴獨奏會上展示,被認為是高級演奏者的標準曲目

肖邦革新了馬祖卡,一種波蘭民間音樂。